情侣性格相似好还是性格互补更好?

很多人在分手或者吵架的时候都会以性格为理由

“我们分手吧,我们性格不合”

“我们分手吧,两个人太像没有什么新鲜感”

“我们分手吧,我受不了你的性格”

其实每次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们的心里都会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样的性格才算合适,为什么相似的分手,互补的也分手呢,到底找另一半是找性格相近的还是找性格互补的呢?

万事皆有因,依恋理论认为我们从抚养者那里获得的情感联结经验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恋人的选择,依恋理论的提出者是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

约翰·鲍尔比最初的实验是针对十二个月大的宝宝,实验在陌生的环境下进行,父母会离开宝宝一段时间然后再重新回到他身边,观察统计后,宝宝大概会出现如下三种依恋类型:

1、60%的宝宝是安全型,就是当父母离开的时候他们会变得心烦意乱,但是稍过一会儿,他们就可以平静下来,并且在主试的陪伴下继续玩耍,当父母回归时,他们会主动寻找父母,并且在父母的安慰下很容易平静下来

2、20%或更少的宝宝是焦虑抵抗型,这些宝宝在分离后会表现的极为痛苦,这种痛苦是没有办法消退的,当重新与父母团聚时,他们难以平静,并且经常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行为,既想得到安慰又想惩罚擅离职守的父母

3、20%的宝宝是回避型,这些宝宝不会因为分离而过于痛苦,显示出自己毫不在意,并且会在父母回来时主动回避和父母的接触。

研究认为,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仍然会显露出来,所以成年人也应该具有和儿童一样的依恋类型分类。

A-回避型: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如果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一点,我会感到不自在。在人群中约占20%

B-安全型: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在人群中约占60%

C-焦虑—矛盾型: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在人群中约占20%

这三种类型的成人比例与婴儿的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一矛盾型的比例分配非常匹配。这个研究也支持了新弗洛伊德理论的观点:从成人的行为中能找到他童年经历的痕迹。

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恋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就和婴儿时期的这种依恋类型有关,比如说,安全型的女生虽然会在等待伴侣到来时会焦虑的打电话、发短信,但是等到伴侣到来时,马上就可以平静下来,而焦虑抵抗型的女生会在伴侣回家时明明很想跟他亲密,却不理不睬甚至翻白眼,以示抵抗和惩罚回避型的女生往往会比较冷淡,仿佛无论伴侣在还是;不在,她都是一个样。

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和抚养者建立了依恋关系,然后长大的婴儿在他人身上提供了那种熟悉的感觉,并且希望延续小时候的关系,那么他呢,就会选择和抚养者性格相近的恋人,如果他讨厌小时候的依恋关系,他就会选择和抚养者性格不相符或是性格相反的恋人。

这样看来,无论情侣间的性格是相似还是互补,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更爱彼此的理由。至于,情侣相处过程中的冲突和争执是在所难免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五次积极的互动就会产生一次冲突,男女双方彼此争吵的原因也许并不在于性格是相似还是互补,而是在于男女性别不同带来的思考方式不同,却让性格成了替罪羊,所以,性格相似和性格互补的情侣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好坏之分,但是价值观必须相似或者相近,这是两个人能够好好相处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依恋类型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在很多情况下会发生改变,比如遇到某个人,或者人生到了某个阶段,而且依恋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你更加了解自己和恋人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你们更好的相处。

推荐阅读书籍《读懂恋人心》,虽然书的名字很......,没有专业术语,但是书的内容是很实用的,书里面包含了每一种依恋类型的表现特征,以及你的恋人需要在相处中如何配合你这种类型,你适合找什么依恋类型的人,如果你想成为安全型,你需要怎么做,恋人需要怎么做等,作为了解亲密关系的入门书籍是很合适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侣性格相似好还是性格互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