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杂记(57)《人是如何学习的》笔记3

原文

教学的“元认知” 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定义学习目标和监控达到目标的学习过程来学会监控他们自己的学习。

感悟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反省认知”、“反审认知”、“自我调节”。元认知意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和影响因素的意识和监控,比认知高一层次,对认知起调节作用。元认知系统的发展可以提高人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完善人格。

很学术的表达,读着有些绕。大白话的表达:我知道我在怎样学习,我还能够自主调整我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以提高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益。

专家与新手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元认知”能力。

“专家被要求描述他们工作时的思考,他们可以仔细地监控自己的理解,会记录针对理解何时需要去获取额外的信息,新信息是否与他们已知的内容保持一致以及做什么样的类比可以促进他们的理解。”

提取这段话的关键信息就是:1.专家能自我监控自己的理解;2.专家会根据需要获取或者提取额外信息;3专家会自动进行现有信息与额外信息的匹配;4.专家会通过类比促进自己的理解。

学生大多数处于新手状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让学生用专家的方式去学习,大有裨益。

怎么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呢?

第一、初始阶段: 每一次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关于这个答案,你当时是怎样想的?”将思维的过程用语言或者图式表达出来,推动学生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促进学生产生顿悟。教师引导性的语言要多样化,推动学生经历问题解决和信息加工的全部过程。初始训练中,老师鼓励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以通过追问或建议进行提示,如“如果……你会……”“由……你是否想到……”同时鼓励其他同伴倾听,听完后尝试将他人的思考步骤与思考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如:“听了他的分析,我感觉他是这样学习的,首先……其次……他用上了……的方法,值得我学习。”成功解决问题后,进一步推送学生进行反省:这一次与上一次比较,思考的差异在哪里?下一次可以……

第二、推进阶段:重视“自我省思”。我的初始学习目标是什么?怎么去达成这些目标的?不忘初心,调整途径。一堂课结束,可自评学习过程;一天结束,可总结当日学习收获与不足。一周结束,可进行小结。老师做榜样,进行自我省思;倾听学生的反思总结,指导省思的方向。对于典型自我省思,搭建平台进行全班分享,分享者有了再次分享,会再一次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倾听者通过同伴的分享,亦能获得启发。

第三、后续阶段,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由一定的感性认知后,可以由老师正式引入元认知策略的模型,如:预测结果的能力(预测力 )、向自己解释以改进理解的能力(解释力)、记录理解上失败方面的能力(反省力)、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联结力)预先规划的能力(规划力)分配时间的能力(时间管理)……

第四、特别关注:在情境中教授元认知策略。为了“元认知”而教学“元认知”,学生的策略无法迁移。只有结合到所学的学科知识中,通过课堂讨论、及时反馈达成。如,同样是学习“苹果”,语文可能会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唤醒学生已有的感官体验,去认识“苹果”两个字的音形,以及这个词语所代表的意思。“苹果”本身成为学生的学习对象; 而数学学科里,可能会借助苹果,进行数量的加减引入运算,苹果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引子或者一个载体,完成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学习,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跟语文学科有很大的差异。

“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要培养人不断地自我调节、自我改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赞同并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杂记(57)《人是如何学习的》笔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