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自我修为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1、为什么父母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呢?

因为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研究证明了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观察与模仿。

有一个著名的,也是最有影响的实验,叫做“波波玩偶实验”。阿尔伯特·班杜拉和他的同事成功地演示了儿童是如何学会攻击性的方式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学习是在观察和与其他人交往之中形成的。

实验过程:48个孩子被分成两组分别带进两个游戏室,实验员把一个成人模特带进房间,让他(她)坐在凳子上,然后参与孩子们的活动。10分钟过后,让他们开始玩一套套零件玩具。在非攻击性一组中,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摆弄玩具,完全忽视了波波玩偶。在攻击性一组,成人模特则猛烈地攻击波波玩偶。成人模特把波波玩偶放倒在地上,骑在上面,猛击它的鼻子。又把波波玩偶举起来,拿起锤子敲打它的头部。敲完之后,模特猛烈地在空中摔打玩偶,在房间内把它踢来踢去,其间还夹杂着攻击性的语言,如“踢死它”,“怂包软蛋”。10分钟之后,孩子们被带进另一个房间,那里摆放着一些吸引人玩具,其中包括一套洋娃娃,消防车模型和飞机模型等。但是孩子们被告知,不允许去玩这些有人的玩具,目的是让儿童产生一种挫折感。最后,每个儿童都分别被带进最后一个实验室。这间房子里有几样“攻击性”玩具,包括一把锤子,一个用链子吊起来的求,球面涂成脸庞形状,还有标枪,当然还有波波玩偶。房间里也有一些非攻击性玩具,包括蜡笔、纸张、洋娃娃、塑料动物和卡车模型。孩子们被允许在这个房间玩20分钟,实验的评价人从镜子里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并给出每个孩子攻击性行为的等级。

实验结果:

(1)成人模特不在场的时候,暴力行为一组的孩子们的倾向是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成人行为,甚至自创攻击办法。

(2)非暴力行为的一组的孩子们会比暴力行为一组的攻击行为弱一些。结果显示无论性别,这一组的孩子们都展现出比暴力行为一组的孩子攻击级别低一点。

(3)无论被观察的模特是同性还是异性,孩子们的性别上的差异是很重要的,男孩(270次)比女孩(128.3次)的攻击性要强。并观察到,即便没有成人模特在场,也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实验告诉我们,幼儿是在观察中学习的,当幼儿看到的榜样行为被奖励时,会增加幼儿模仿的倾向。


2、什么是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是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获得某些新行为或矫正现有行为的过程,包括榜样示范、模范、观察学习三个部分。


3、什么是镜像神经元?

大脑存在一种特殊神经元,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且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人脑当中的镜像神经元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反应别人的行为,让我们从学会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由此逐渐发展了音乐、语言、艺术、使用工具等。镜像神经元是人文模仿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能过进行共情,能够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镜像神经元也为儿童观察模仿学习提供了机制和依据。

华盛顿大学的安德鲁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刚刚出生几分钟的婴儿,在看到大人伸舌头时就能做相同的动作,这就是镜像神经元给婴儿天然注入了动机。

如果我们总是倾向于模仿他人,试图解读其行为,就可以据此推断:我们在观察他人时会将他人置换成自己,就好像在镜中注视自己。人们已经验证了大脑中镜像神经元出现的具体位置,它们从个体生命形成之初就已经存在,从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跟随我们,一直到最复杂、最危险的现实世界,是我们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主要生理资源。换句话说,没有这种特殊的神经细胞,我们就不会建立共情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为我们敞开了世界的大区在很多情况下为我们的情感赋予了具体形态。                                                       ——贾科莫《我看到的你就是我自己》

这本书是意大利知名记者安东尼奥·尼奥利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者贾科莫·里佐拉蒂的谈话录,内容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让读者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窥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镜像神经元是存在于人类大脑的一种细胞,是“共情”这一生物机制的基础。这一发现解释了人类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原因,包括我们的认识方式是如何做出改变的以及我们的感知、行为和语言的变化等。后来的研究还发现,这一机制对社交障碍的治疗也有极大帮助。

案例:球迷会为自己喜欢的球队集体癫狂,为胜利狂欢,为失败哭泣。这与镜像神经元有关,当人们观察到的场景与过往经历相似的时候,尤其是一些运动类的场景,球迷往往会下意识的具有一些从众行为。对于真球迷,镜像神经元还有助于他们读懂球赛。研究发现,真球迷通过观察能更好地预测球路走向,镜像神经元比伪球迷更活跃。

这也解释了孩子为什么可以天然地共情,为什么可以无差别地模仿。


4、什么是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就是指通过无计划、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实现了教育目的与日常生活、渗透教育过程与休闲闲逸,以潜移默化、润物无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各个方面影响。

家庭教育就是一种隐性教育。父母应当树立榜样,强化自我规范,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坚持科学的育儿观和教育观,构建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和谐氛围。


5、父母反馈对孩子来说具有什么作用?

(1)负强化: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当中的不当之处,从而修正自身行为。因为在儿童早期,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以及自我评价主要依靠外在对自我行为的反馈(道德行为的他律期)。比如,孩子给老人水果,如果老人出于爱拒绝孩子的水果,那么共情还不稳定的孩子会认为老人不喜欢他这样的一个行为。比较好的反馈是,老人接受并感谢孩子。并进一步表达感受,比如对孩子的行为非常骄傲、欣慰等等。

(2)正强化:借助表扬、鼓励等多种方式使儿童正确认识自我能力,激发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比如,有个孩子放学回家不开心,原来老师表扬了其他孩子画的水母和螃蟹好,爸爸没有批评孩子,肯定了他画里的优点,并带孩子看了真实的水母和螃蟹表扬了,分析它们的特点,孩子再画的画就进步了很多。可见,家长的自我修为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台湾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感悟: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自我修为是家庭教育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