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关大捷:胜利了,清政府为何依然跟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镇南关大捷,爆发于1885年3月23日,应该算是清政府跟列强较量中少有的胜利,但是这场胜利后,清政府依然跟法国签订了对法国有利的不平等条约,史称《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以下简称《条约》),至此清政府把越南丢了,法国的势力范围渗透到了广西、云南,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呢?首先,我们看一下镇南关大捷后,清法双方的现状,法国总理茹费理辞职,新内阁同意“应先前要求”给越南法军垫付五千万法郎;清政府这边,刘永福部“所存不足五百名,多方招集后,依然不足千人。”财政方面,四川总督丁宝祯在1884年就拿不出供鲍军的十万两银,说“鲍超军需甚重,措办为难”。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这种状态下,能争取到一点利益就不错了(《条约》有一款: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很多文章说《条约》是史上最奇葩的,觉得打了胜仗后,签订这样的条约是奇耻大辱;没有错,就是奇耻大辱;只是导致这次奇耻大辱的并不仅仅是李鸿章和慈禧,而是羸弱的清政府让慈禧不敢加注,1884年8月22日,也就是镇南关大捷之前几个月,规模和实力均为国内之首的福建水师遇到法国东京舰队,不到半个小时就几乎是全军覆没,慈禧对法国人是很惧怕的,加上英国人施压,慈禧就把这场胜利当作一个筹码,只能见好就收,少输一点是一点,仅此而已。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冯子材71岁披挂上阵,身先士卒,足智多谋的功劳。当时清军在越南节节败退,已经失去了镇南关,清法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后来因为没有及时传达到位,双方又边谈边打;清政府起用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冯子材上任后,首先解决清军内部的派系问题,把一盘散沙拧成一股绳,然后重新构建完善的防御体系,跟法国人在长墙展开了争夺战,冯子材率先率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跟法国人展开了白刃战。后迫使法军逃回文渊、谅山,冯子材率部乘胜追击,攻克文渊、谅山将法国人赶到郎甲以南,镇南关战役宣告结束,清军大胜。

=================================

善德悟养 | 以上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镇南关大捷:胜利了,清政府为何依然跟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