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进化——《我有我原则》05

题记:

理解进化

进化是出于本能的,它遵循4条分原则:

1、个体的激励机制必须符合群体的目标。

比如为了完成公司的业绩目标,个体的激励必须符合这个目标,违背的话就不会存在了。

2、现实为了整体趋向最优化,而不是为了个体。

比如,在公司是为了公司利益最优,而不是某个员工利益最优,在家里为了家庭最优才容易达成共识。

3、通过快速试错以适应现实是无价的。

产品的快速试错,才能得到符合市场的好产品,我们常用的微信为什么经常试错来跌代新的功能就是因为在不断适应现实中。

4、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视角。

你在一生中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将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事物,以及你关心什么人、什么东西。你必须决定,你将在多大程度上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以及你将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哪些人。

练习目标:

1、理解进化中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2、理解试错、视角与进化的关系。

那么今天的作业:

1、过去你身边有什么现象可以用“个体的激励机制必须符合群体的目标”来解释?

某公司的分崩离析。

达尔文最大的贡献当然是他的学说:进化的过程可以用自然选择及偶然变异来解释。起初,自然选择被认为只是一种学说,将要用实验和观察来证明。但是细察下来,原来他只是一种赘述,是必然性的宣言,只因前人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已。进化论说,在一个群体之中,最能适应的个体(用遗下最多子孙为定义),必定留下最多的子孙。这样的赘述绝对没有减少达尔文伟大的成就;只有当学说清楚地公式化列出以后,生物学家才认识到这个原理具有的解释能力何等厉害。

进化中,自然选择和偶然变异影响了进化的结果。

而这二个内在要素是影响进化结果的必然。

个体最适应,因此自然选择衍生为群体。道德经老子说:“一生三,三生万物。”与此妙同。

群体由个体组成,因此,群体的素质由个体决定,从遗传学角度来说,一定是有某些优秀基因,但为什么有些群体存活,有些群体灭绝,是因为个体中的偶然变异所导致。

自然选择是让整体最优化,而不是个体最优化。

但是这样就可以做到吗?

显然是不行的。

以某个社群为题,这个社群最初运营的时候,从0至1,进化很快。扩张迅速。但是当这个社群中出现一个不和谐声音后,很快社群就分崩离析。

再以某公司为例,初创期,大家志同道合,同心协力,但当公司高速发展,引进风投的时候,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引资失败,并导致公司团队离散,业务大受其挫。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个体的激励机制必须符合群体的目标的问题。

表面看起来,这是偶然因素的作用,但实际上,这是群体的问题。就算此时没有变异,这个问题迟早有一天会暴露无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进化,无时不在。逆流而上,无需悲伤,但需要努力,而且水手一定要选好,机制一定要健全。

2、你能把快速试错用在哪些地方?如何保障去实施?

试错,是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常用的方法,即根据已有经验,采取系统或随机的方式,去尝试各种可能的答案。

想起一个案例:

毒眼做了8年商业报道,看了不少创业公司。创业公司嘛,一般都没钱,而且赚钱通道也不成熟,甚至未来的方向也不明确。这个时候,毒眼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老板很快决策,快速试错。有些老板反应很慢,迟迟不肯做决策,沿着老路子往前跑。前者一定比后者强吗?NO!有人说,所谓创业,就是在不停地犯错误。只有在不断地试错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可难道试错就应该无条件鼓励吗?最近晨兴资本的董事总经理刘芹做了一次演讲,分享了他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毒眼深以为然。刘芹说,小公司和大公司最大的不同点在:在于大公司钱多。虽然这听起来是废话,但是这个因素影响巨大。钱少就代表没有那么多可以犯错的机会。像柯达这样的大公司,哪怕当年犯了很多错误,依然延续了十年,就算倒台了也能卖出十几亿美金的专利费。而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刘芹认为,基本上最多有三次犯大错的机会,犯完之后,这个公司就挂了。毒眼还想补充一点的是,很多创业公司其实没有犯三次大错的机会,两次可能就挂了。即使没挂,那军心也散得差不多了,这就和成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样的道理。

因此,其实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有快速试错的勇气,但一定要有及时更正的速度。否则,就死无葬身之地。

职场有如战场。

在学习和能力提升上,我们不妨大胆尝试。比如说拆书过级,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3-1不通过,好,我重新再来,快速试错,迭代拆书,一轮比一轮快,一轮比一轮进步,这样,终于在我拆过8次的时候,第5次评审通过。在这个过程中,选片段,写便签,备预备表,线下拆书过级,反思回顾,修订重来。这样一次又一次迭代和更新,个人成长更迅速,收获更大。当然,强有力的保障还有师父宝宝和分舵全体小伙伴们的配合与加油。

3、对于未来,你的视角是什么?如何通过快速试错达到群体最优化?

未来已来。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雷恩•吉尔森在《选对池塘钓大鱼》一书中说到,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第一门课也是最后一门课。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生涯之学,所要解决的是人们将来要过怎样生活的问题,这无论对谁,无论在生涯的哪一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而且应该贯穿始终。

如果以一个人的一生来说,生涯规划是一个整体,它分为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但以个人成长来说,每个阶段,就是一个单一的模块,也就是个体。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可以作出具有目标感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著名学者金树人说,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我们可以补充说,规划之道,即未来之道。具有目标感的未来之路,可以使我们的脚步更加从容、坚定。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生涯发展研究者舒伯(D.Super)通过长期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观点,综合阐述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共五个阶段。我认为人的一生就应该快速试错,不要担心出错,而是要勇敢面对现实,积极探索应变之路。人的职业生涯五个阶段,我们可以在每个阶段,都开启自己的新的生涯规划 。

美国19世纪哲学家、诗人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很多人抱怨,“自己什么都不顺”“没有人肯帮我”,但如果我们真正静下心来细想就会明了,你没有目标,其他人怎么样才算帮你,又可以帮你什么?自己没有方向,什么样的风才算是顺风?从某种意义上看,生涯就是生命,生命是应该有要求的,生涯是应该有目标的。经过思考的人生才有价值,目标也赋予日常生活“有意义”。因此,我们就必须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不断的快速试错。

生涯是未来,是变化,是不确定,生涯之学,必定是应变之学。

那么,如何掌控这个变化的未来呢?

快速试错,反思积累,不断更新迭代。

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让我们拥有“未来”的视角,从而使现在更“对”一些。

德国小说家赫曼•赫塞(HermannHesse)在《流浪者之歌》一书中写道:“大多数的人就像是落叶一样,在空中随风飘游、翻飞,最后落到地上。一小部分的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径上走,任何风都吹不倒他们,在他们的内心中有自己的引导者和方向。”这就是在未来之路上的个人生涯规划中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根据个人精力来选择作业,可选其中之一或者选俩,或者全部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进化——《我有我原则》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