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

z最近都是看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昨晚刚刷完《萨利机长》,这部在2016年9月9日上映的电影,和《中国机长》几乎是讲诉相同的事件,可是两部电影的主题完全不一样。《萨利》没有过多讲述迫降过程,反而对人性和规则进行深度的讲述。

《萨利机长》重点就在事后讨论机长是否做出最正确的抉择上;通过美国国家运输委员会和机长的听证会上,探讨机长的行为是英雄还是莽夫。因此,这片子更多的探讨美国法律问责体系的程序正义。这部电影虽显枯燥,连机长和妻子的情感戏都是那么的平凡。但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

电视主持人采访英雄机长,大家都说你是英雄,但萨利只是回答:我只是做了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这触动了我心,谦逊及自豪是每个民航人的写照,倾尽一生守护航空安全,站好自己的那班岗。

空乘人员在飞机起飞之前说了一句:这句话和萨利机长放在钱包里的那小纸条形成鲜明对比,是啊,宁可延误,也不要事故,这是萨利机长的准则。

萨利机长在发现飞机故障决定迫降后,从沟通方案、让副机长翻阅检查单、最终下结论到降落,整个过程只用了208秒。值得一提的是,翻阅检查单这个步骤,由于花费时间较多,曾经间接导致飞机直接坠毁。在1998年,一架瑞士客机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检查单翻阅这个步骤,但时间耗费过久,直接坠机身亡。但萨利和副机长不是按照正常程序来翻阅所有的检查单,而是基于以往丰富的经验直接寻找到自己所需的检查单,在这一关键步骤上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而在哪里迫降,是萨利机长必须短时间内做出的决定。“当时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就像一只风筝一样在天上飘,萨利机长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只能在哈德逊河上迫降。”

水面迫降,是飞机迫降的最后一个选择。首先这是因为,水面迫降,要求飞机入水姿态要非常完美。水的阻力是空气的600倍,而飞机在设计的时候,就是被设计成在空气中降落的。可想而知,在水面迫降对飞机机身的冲击会是多大。而一旦飞机入水姿态不好、左右不平衡,机身就会因为左右阻力的不一致立即产生很强的撕扯力,这个撕扯力瞬间能够让飞机机身翻滚并且撕裂开来,从而造成迫降的失败和人员的重大伤亡。所以当地面空管人员一听水面迫降,一度怀疑机长要自杀




而最后,得益于萨伦伯格的完美操作、救援队伍的及时赶到,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得以挽救,不能不称为一个奇迹。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称呼这次事件为“哈德逊河奇迹”的原因。

在电影中萨利机长在电影中说:过去的42年中,我飞过成千上万个航班,但我在其中一次的表现却决定了人们如何对我整个飞行生涯做出评价。

也许平安飞行了上千次起落,安全指挥了数万架飞机,但决定你的不是你的“一贯”,而只是你的 “一次”,偶尔一次疏忽就成千古恨。这样认识和存在虽然严苛到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事故无法重来。安全永远最高职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