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多路复用【转载】

原文地址:https://juejin.cn/post/6844904200141438984
IO多路复用是一种同步IO模型,实现一个线程可以监视多个文件句柄;一旦某个文件句柄就绪,就能够通知应用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没有文件句柄就绪时会阻塞应用程序,交出cpu。多路是指网络连接,复用指的是同一个线程。
IO多路复用前有BIO、NIO两种实现方式。

同步阻塞(BIO)

服务器端采用多线程,当accept一个请求后,开启线程进行recv,可以完成并发处理,但随着请求数增加需要增加系统线程,大量的线程占用很大的内存空间,并且线程切换会带来很大的开销,10000个线程真正发生读写事件的线程数不会超过20%,每次accept都开一个线程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新建服务端监听句柄
listen_fd = socket() 
bind(listen_fd, port)
listen(listen_fd)
while(1) {
  // accept阻塞
  client_fd = accept(listen_fd)
  // 开启线程read数据(fd增多导致线程数增多)
  new Thread func() {
    // recv阻塞(多线程不影响上面的accept)
    if (recv(fd)) {
      // logic
    }
  }  
}

同步非阻塞(NIO)

服务器端当accept一个请求后,加入fds集合,每次轮询一遍fds集合recv(非阻塞)数据,没有数据则立即返回错误,每次轮询所有fd(包括没有发生读写事件的fd)会很浪费cpu。

//新建服务端监听句柄
listen_fd = socket() 
bind(listen_fd, port)
listen(listen_fd)
setNonblocking(listen_fd)
while(1) {
  // accept非阻塞(cpu一直忙轮询)
  client_fd = accept(listen_fd)
  if (client_fd != null) {
    // 有人连接
    fds.append(client_fd)
  } else {
    // 无人连接
  }  
  for (fd in fds) {
    // recv非阻塞
    setNonblocking(client_fd)
    // recv 为非阻塞命令
    if (len = recv(fd) && len > 0) {
      // 有读写数据
      // logic
    } else {
       无读写数据
    }
  }  
}

IO多路复用(现在的做法)

服务器端采用单线程通过select/epoll等系统调用获取fd列表,遍历有事件的fd进行accept/recv/send,使其能支持更多的并发连接请求

//新建服务端监听句柄
listen_fd = socket() 
bind(listen_fd, port)
listen(listen_fd)
fds.append(listen_fd);
while(1) {
  // 通过内核获取有读写事件发生的fd,只要有一个则返回,无则阻塞
  // 整个过程只在调用select、poll、epoll这些调用的时候才会阻塞,accept/recv是不会阻塞
  for (fd in select(fds)) {
    if (fd == listen_fd) {
        client_fd = accept(listen_fd)
        fds.append(client_fd)
    } elseif (len = recv(fd) && len != -1) { 
      // logic
    }
  }  
}

IO多路复用的三种实现方式

select

函数接口

​#include 
#include 

#define FD_SETSIZE 1024
#define NFDBITS (8 * sizeof(unsigned long))
#define __FDSET_LONGS (FD_SETSIZE/NFDBITS)

// 数据结构 (bitmap)
typedef struct {
    unsigned long fds_bits[__FDSET_LONGS];
} fd_set;

// API
int select(
    int max_fd, 
    fd_set *readset, 
    fd_set *writeset, 
    fd_set *exceptset, 
    struct timeval *timeout
)                              // 返回值就绪描述符的数目

FD_ZERO(int fd, fd_set* fds)   // 清空集合
FD_SET(int fd, fd_set* fds)    // 将给定的描述符加入集合
FD_ISSET(int fd, fd_set* fds)  // 判断指定描述符是否在集合中 
FD_CLR(int fd, fd_set* fds)    // 将给定的描述符从文件中删除  

select使用示例

int main() {
  /*
   * 这里进行一些初始化的设置,
   * 包括socket建立,地址的设置等,
   */

  fd_set read_fs, write_f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int max = 0;  // 用于记录最大的fd,在轮询中时刻更新即可

  // 初始化比特位
  FD_ZERO(&read_fs);
  FD_ZERO(&write_fs);

  int nfds = 0; // 记录就绪的事件,可以减少遍历的次数
  while (1) {
    // 阻塞获取
    // 每次需要把fd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
    nfds = select(max + 1, &read_fd, &write_fd, NULL, &timeout);
    // 每次需要遍历所有fd,判断有无读写事件发生
    for (int i = 0; i <= max && nfds; ++i) {
      if (i == listenfd) {
         --nfds;
         // 这里处理accept事件
         FD_SET(i, &read_fd);//将客户端socket加入到集合中
      }
      if (FD_ISSET(i, &read_fd)) {
        --nfds;
        // 这里处理read事件
      }
      if (FD_ISSET(i, &write_fd)) {
         --nfds;
        // 这里处理write事件
      }
    }
  }

select缺点
单个进程所打开的FD是有限制的,通过FD_SETSIZE设置,默认1024
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会很大
对socket扫描时是线性扫描,采用轮询的方法,效率较低(高并发时)

poll

poll与select相比,只是没有fd的限制,其它基本一样

#include 
// 数据结构
struct pollfd {
    int fd;                         // 需要监视的文件描述符
    short events;                   // 需要内核监视的事件
    short revents;                  // 实际发生的事件
};

// API
int poll(struct pollfd fds[], nfds_t nfds, int timeout);

poll使用示例

// 先宏定义长度
#define MAX_POLLFD_LEN 4096  

int main() {
  /*
   * 在这里进行一些初始化的操作,
   * 比如初始化数据和socket等。
   */

  int nfds = 0;
  pollfd fds[MAX_POLLFD_LEN];
  memset(fds, 0, sizeof(fds));
  fds[0].fd = listenfd;
  fds[0].events = POLLRDNORM;
  int max  = 0;  // 队列的实际长度,是一个随时更新的,也可以自定义其他的
  int timeout = 0;

  int current_size = max;
  while (1) {
    // 阻塞获取
    // 每次需要把fd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
    nfds = poll(fds, max+1, timeout);
    if (fds[0].revents & POLLRDNORM) {
        // 这里处理accept事件
        connfd = accept(listenfd);
        //将新的描述符添加到读描述符集合中
    }
    // 每次需要遍历所有fd,判断有无读写事件发生
    for (int i = 1; i < max; ++i) {     
      if (fds[i].revents & POLLRDNORM) { 
         sockfd = fds[i].fd
         if ((n = read(sockfd, buf, MAXLINE)) <= 0) {
            // 这里处理read事件
            if (n == 0) {
                close(sockfd);
                fds[i].fd = -1;
            }
         } else {
             // 这里处理write事件     
         }
         if (--nfds <= 0) {
            break;       
         }   
      }
    }
  }

poll缺点
每次调用poll,都需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会很大
对socket扫描时是线性扫描,采用轮询的方法,效率较低(高并发时)

epoll

#include 

// 数据结构
// 每一个epoll对象都有一个独立的eventpoll结构体
// 用于存放通过epoll_ctl方法向epoll对象中添加进来的事件
// epoll_wait检查是否有事件发生时,只需要检查eventpoll对象中的rdlist双链表中是否有epitem元素即可
struct eventpoll {
    /*红黑树的根节点,这颗树中存储着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需要监控的事件*/
    struct rb_root  rbr;
    /*双链表中则存放着将要通过epoll_wait返回给用户的满足条件的事件*/
    struct list_head rdlist;
};

// API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 内核中间加一个 ep 对象,把所有需要监听的 socket 都放到 ep 对象中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 epoll_ctl 负责把 socket 增加、删除到内核红黑树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epoll_wait 负责检测可读队列,没有可读 socket 则阻塞进程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在这里进行一些初始化的操作,
   * 比如初始化数据和socket等。
   */

    // 内核中创建ep对象
    epfd=epoll_create(256);
    // 需要监听的socket放到ep中
    epoll_ctl(epfd,EPOLL_CTL_ADD,listenfd,&ev);
 
    while(1) {
      // 阻塞获取
      nfds = epoll_wait(epfd,events,20,0);
      for(i=0;i

epoll优点:
epoll的高效就在于,当我们调用epoll_ctl往里塞入百万个句柄时,epoll_wait仍然可以飞快的返回,并有效的将发生事件的句柄给我们用户。这是由于我们在调用epoll_create时,内核除了帮我们在epoll文件系统里建了个file结点,在内核cache里建了个红黑树用于存储以后epoll_ctl传来的socket外,还会再建立一个list链表,用于存储准备就绪的事件,当epoll_wait调用时,仅仅观察这个list链表里有没有数据即可。有数据就返回,没有数据就sleep,等到timeout时间到后即使链表没数据也返回。所以,epoll_wait非常高效。当我们执行epoll_ctl时,除了把socket放到epoll文件系统里file对象对应的红黑树上之外,还会给内核中断处理程序注册一个回调函数,告诉内核,如果这个句柄的中断到了,就把它放到准备就绪list链表里。所以,当一个socket上有数据到了,内核在把网卡上的数据copy到内核中后就来把socket插入到准备就绪链表里了。
epoll缺点:
epoll只能工作在linux下

epoll LT 与 ET模式的区别

epoll有EPOLLLT和EPOLLET两种触发模式,LT是默认的模式,ET是“高速”模式。
LT模式下,只要这个fd还有数据可读,每次 epoll_wait都会返回它的事件,提醒用户程序去操作
ET模式下,它只会提示一次,直到下次再有数据流入之前都不会再提示了,无论fd中是否还有数据可读。所以在ET模式下,read一个fd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buffer读完,或者遇到EAGAIN错误。
当一个socket句柄上有事件时,内核会把该句柄插入上面所说的准备就绪list链表,这时我们调用epoll_wait,会把准备就绪的socket拷贝到用户态内存,然后清空准备就绪list链表,最后,epoll_wait干了件事,就是检查这些socket,如果不是ET模式(就是LT模式的句柄了),并且这些socket上确实有未处理的事件时,又把该句柄放回到刚刚清空的准备就绪链表了。所以,非ET的句柄,只要它上面还有事件,epoll_wait每次都会返回。而ET模式的句柄,除非有新中断到,即使socket上的事件没有处理完,也是不会次次从epoll_wait返回的。

select poll epoll
数据结构 bitmap 数组 红黑树
最大连接数 1024 无上限 无上限
fd拷贝 每次调用select拷贝 每次调用poll拷贝 fd首次调调用epoll_ctl拷贝,每次调用epoll_wait不拷贝
效率 f(n) f(n) f(1)

epoll选择红黑树的原因:
在内核中长久的维护一个数据结构来存放文件描述符,并且时常会有插入,查找和删除的操作发生,这对内核的效率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插入,查找和删除效率都不错的数据结构来存放这些文件描述符,那么红黑树当然是不二的人选。

完整代码示例:
https://github.com/caijinlin/learning-pratice/tree/master/linux/io

epoll应用

nginx , redis

Redis:
Redis服务器是一个事件驱动程序,服务器需要处理以下两类事件:

  • 文件事件(file event):文件事件是服务端对socket操作的抽象,服务器通过监听并处理这些事件来完成一系列网络通信操作。
    IO多路复用程序允许服务端同时监听套接字的AE_READABLE事件和AE_WRITABLE事件,如果一个套接字同时产生了这两种事件,那么文件事件分派器会优先处理AE_READABLE事件,等到AE_READABLE事件处理完成之后,才处理AE_WRITABLE事件。
  • 时间事件(time event): redis中的一些操作需要在给定的时间点执行,而时间事件就是服务器对这类定时操作的抽象。
Reactor.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IO多路复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