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语:
关于广州的淡定故事正在继续,广州人的人情味正在传递。
广州火了,因为“太淡定”火了。突发的疫情,让外省同胞精神紧绷,尽管大家都在积极服从政府安排,但是广州的画风有点不同。海珠区的抗疫通知上有一行小小的字:排队前请看清队伍是准备测核酸,还是在排牛肉火锅。
可以,这很广州!
广州是什么样的呢?从高空俯视,只能看见一座城市的形,只有脚踏实地走进去生活,才能看见它的魂。新的疫情,让大家发现了广州的“魂”。广州人,对很多事都看得开,很包容。在广州,好像做什么都能淡淡定,冇所谓。
外国人眼里,中国很美味,中国人眼里,广州很好吃。“草原吃羊,海滨吃蟹,广州人吃崩了自然界。”在广州,吃的种类和方式奇多,可以从早吃到晚。
最能体现广州饮食文化的,就是“叹早茶”。在周末,你一定能看到荔湾区老茶楼门前,已有一条长长的队伍。有人早在清晨5点就来排队,甚至干脆挪一片旧纸板坐着。如果碰上雨天,打把伞照排不误。8点一派位,座位基本就满了。
排队是慢慢排,等到坐进茶楼,就更不用急了,慢慢吃,慢慢点。一日可以三叹,叹早茶、叹午茶、叹夜茶。粤语的“叹”就是品味和享受,叹早茶不只是茶,如果说“请你一盅两件”,便是一起喝一壶茶,吃两碟点心,还要跟你闲聊天。
广州闲吃,不仅在于吃得慢,更因为“广州广吃,遍地黄金”,吃喝就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态度。
前几年,米其林对广州的餐饮店做出评级,但对老广来说,美食地道与否,与米其林评级无关,有些街角巷尾的小店,才藏着真正的好味道。
有一次跟湖南朋友走进一家小店,她原本最钟情辣椒菜,但是望着眼前晶莹的虾饺、软糯的虎皮凤爪就有点心动了。忍不住夹一筷子软滑肠粉,先淌进嘴里的酱汁让她明白,原来食物本身的清淡味道,也可以很鲜香,很可口。
有位作家说,在广东人看来,有汤喝,就说明你生活得不算太糟糕。因为煲汤所用的最昂贵的材料,并不是任何一种食物,而是时间。其实,广州的吃就是在煲时间,把食物的美味、笑谈和闲情都煲进时间里,熬成一碗最有生活味的汤。
在搜罗地道小店时,许多人往往会生出一种错觉,自己好像漫步在一座迷幻的城市。
有人说,这里有点脏兮兮、乱哄哄,不像一线城市。可也有人就爱的这种“缺少秩序的感觉”,其实广州城的秩序与人们的生活节奏相配,在现代与地气之间,它自由生长着。
作家吴晓波说,广东人才不在乎北上广深有没有广,他们只在乎明天太阳升起,能不能吃到熟悉可口的早茶。
图片1|一路南风 ©
在这里,你能看见繁华的CBD与城中村和谐共生。摩天高楼直冲云霄,周围的平房低矮,整片笼着一层暖黄的光,是那样有生气。万家灯火与霓虹灯,可以在一座城里交相辉映。
正因为城中村的存在,许多前来打拼的年轻人才觉得,不丰厚的薪水也能拥有一个阳台,不用像北京的租房那样逼仄。原来自己跳一跳,也能伸手够着大城市。呆得久了,会发现肩上的“生存”两字,慢慢变成了“生活”。
图片|Osama ©
市井气慢慢感染着你,人人很随意,你不必担心要以什么姿态面对这座城市,不必像陆家嘴的人一样,西装笔挺,打扮精致。你最舒适的样子就是你最美的样子。
小区的超市或是快递点前面,总会摆几张桌椅,一到晚上,坐得满满当当。没等靠近,就听见穿着背心、趿着拖鞋的大叔大爷的声音。有些奶奶坐在栏杆上,拿着蒲扇在小孙子耳边一扇一扇。
附近的马路不宽,街道也有点窄。可能是为了照顾经常走走停停的人,路边的路障干脆设计成一桌两椅的样子,一组一组绵延着,走累了便歇会,从从容容就到了家。
图片|愁城海子 ©
在广州,不用因为语言而害怕自己格格不入。广州人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无论你来着哪里,甚至肤色也不同。他们,包容着每一种生活方式。
有的老广开口习惯说粤语,但只要你说一句普通话,甚至一皱眉表示不解,他们立刻转用普通话跟你交流,尽管是“广普”,有时候也“鸡同鸭讲”,但你听着听着,心里就发笑,会觉得他们很可爱。
图片1.2|坐等青春散尽 ©
我的一个朋友来广州没多久,防备心还挺重的,但因为几件事,让她慢慢把这里当做了家。
早晨,她在肉铺买好新鲜肉,存放在菜场冰柜,晚上下班再取。她说:“在第三次取肉的时候,我都没开口,小哥就放下抱着的绿叶菜,转身提着肉过来。”小哥认出了她红色的便当袋,注视着口罩上的眼睛说:“来拿肉对吧!”
有一个周末,她捧着一堆快递盒下楼。刚从楼道里走出来,奶奶隔着老远就用半生的普通话喊:“靓女,这些都给我吧。”她想起了自己的外婆,总是把纸壳子收着,用来卖钱。
这座城市里,人人都可以是“靓女、靓仔”,这句话有点夸张,有点玩笑,还带点亲昵,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很随意。因为“随意”,就拉近了人心的距离,因为“人情味”,我们在广州就找到了一种平淡、温暖的日子。
广州人也太淡定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一个广州人生气?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他面前说广州白切鸡不好吃。
广州的“不淡定”,都留给了吃。天大地大,大不过吃,大不过眼下最踏实的日子。所以面对其他一切都可以淡定,可以冇所谓,可以很包容。
发现疫情的初期,疫苗约不上,测核酸的队伍很长,大家在凌晨3点排队,在暴雨中打着伞排队,学生写着作业排队。老广笑着说:“排队技能,代代相传。”
几天后,说着“通宵也可以”的志愿者们出现了,他们用大喇叭在小区里一阵阵地喊:“下楼做核酸啦!不用排队!”
广州,正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但广州毫不慌乱。大家吔齐撑广州,一切行动井然有序,居民和医护人员相互关照:
在花都区,护士每天徒手掰300疫苗瓶盖;在越秀区,市民自发送来两吨冰块,让医护们凉快凉快;在番禺区的幼儿园,医生跪地两小时为幼儿核酸采样;在荔湾区,街道工作者顶着暴雨,用遮阳棚护送医务人员;被封闭小区的居民们在阳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脱下手套,医务人员的手已经泛白泡皱;猎鹰号方舱实验室已开启,核酸检测效率还会更高……
就在物道君写这篇文章时,传来了一个消息,早茶阿婆目前的情况稳定。她作为首例确诊,依然乐观,竖起大拇指给大家打气,说:“不要害怕!”这,真的很广州!这个淡定的广州,临危不惧又温暖强大。希望阿婆早日康复,大家重归幸福小日子。
关于广州的淡定故事还在继续,广州人的人情味正在传递,希望每一份温情都有回响,待到广州无恙,再来得闲饮茶。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