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困惑: 孩子十几岁了,我敢不敢温和而坚定?

王爱玲中十五焦点第606天(2020.4.8)


老师你好,经常看到教育孩子的书中说,对孩子要“温和而坚定”。我想知道,对于年龄大一点十几岁的孩子,敢不敢温和而坚持?

首先我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温和而坚定”。

“温和而坚定”,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来的,意思是做妈妈(孩子的重要养育者),不必要做一个百分百的完美妈妈,做到60分的妈妈就可以了。这里的“60分”有个公认的原则,一是要温和,就是遇到事情,态度是温柔平和,二是要有原则,有底线,并坚守底线和原则。这个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温和而坚定,是对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的一个养育原则。

第二,做到温和而坚定,年龄其实这个并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所谓的年龄大,他的力量就一定强大吗?其实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他的力量已经很强了。如果你不允许他做什么,他已经可以跟你又蹦又跳,大吼大叫。甚至试图想让你改变自己的一个决定。

也就是说,无论孩子的年龄大和小,当你去坚守你的观点不允许他做什么的时候,他都有一个非常激烈的反应了。跟这个年龄大和小没什么太大关系。只不过小的时候,他就会去大吼大叫,他蹦起来跳起来;年龄大的孩子,可能会有更激烈的反应——离家出走。对孩子的情绪反应,我们内心的担心会更多些。

第三要说的是,怎么看待温和而坚定。

关于温和,是指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或者情绪高涨或低落时,父母的态度。

我们需要给予他接纳,理解,并给于反馈。比如说: “妈妈(爸爸)知道,当我不同意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心里一定是非常生气,你可以生气是妈妈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和允许。

对于小些的孩子,可以这么说: 妈妈知道你会很难过。难过的时候,你也可以去去哭一哭。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说,你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呆一呆。消化一下。我知道你很生气,很难过,这对你来说可能难以接受。

然后再说坚定。坚定是指父母对底线和原则的坚守。

我是不会同意你这样做的,但是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我也会去允许你去表达你的生气,不满的情绪。同时,要清晰地告诉孩子底线是什么。比如说,你不能做伤害父母的,伤害你自己的身体。拿什么东西来砸我,你不能伤害你自己。

对于小些的孩子,可以这么说: 妈妈知道你会很难过。难过的时候,你也可以去去哭一哭。我也很希望能满足你的愿望。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说,你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呆一呆。消化一下。我知道你很生气,很难过,这对你来说可能难以接受,但是没有办法,妈妈知道。我也很想去答应你。也很想去满足你,那样做的话有可能对你来说反而是不好的。

第四点要说的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父母有时候为何担心做不到温和而坚定?

当孩子大了,到了青春期有这样的反应时,我们怎样不敢做到温和而坚定?坚定就是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肯定说那就是这样,没得商量。关键是,当我们持这样的观点的时候,孩子一定是被激怒的,一定是非常的难受的。我们担心的是,孩子大了,这些情绪带来的破坏力更大。父母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社会上有太多的悲剧发生,无论谁都伤不起。但是,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孩子需要的被理解和看见,情绪之所以爆发,缺少的就是父母给孩子一个疏通情绪的通道,能不能做孩子情绪的容器。

所以,不是能不能,敢不敢温和而坚定,而且能不能,敢不敢耐受住孩子爆发情绪,能否做到足够大的容器来接纳孩子的情绪。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去看到和理解到他的感受,同时,你也可以让孩子明白你的怎样缓解压力和情绪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温和的,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孩子之所以被受伤,是孩子感觉到父母很粗暴,情绪不被看见,不被允许。孩子遇到被拒绝后的难过伤心,也是必然的自然规律。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当中,都要经历被拒绝,都要经历不被允许。这是孩子必须要经历的。如果他从小都没有经历过。他长到更大年龄,他的力量更强的时候,那它的破坏力就更大。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不如他意的体验。

所以,父母要知道,孩子内心一定在体验这些痛苦的感觉。我们说要做到温和,就在于理解孩子正在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感觉。我们做父母的,要承受,或者说耐受住孩子的痛苦,带给我们的心疼和不忍,自责,愧疚的感受。

父母要告诉自己,孩子的要求不被满足,这样的一个失落的情绪是正常的反应,他必须去体验这个失落。而父母能够让孩子感觉到这样的情绪也没有那么可怕,他逐渐就可以去接受了。这样的体验,正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妈妈的困惑: 孩子十几岁了,我敢不敢温和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