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篇 新华书店变形记

新华书店在我心中就是一块圣地。

第一次去新华书店,是我上高中时候。当时我和几个同学去了天山镇的新华书店,作为旗县级别的新华书店,其实规模并不大,只是三面墙有两米多高的书架,中间放几张桌子,原本这些桌子是供人读书的,现在也成了货架,放的是一些初高中的学习资料。

即便是这样,在当时我的世界里,这依然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书。我也是极度兴奋,在里面呆了一个上午,感觉仍旧意犹未尽。我仍然记得我在新华书店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孙子兵法》,里面第一句话我仍然能记得出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新华书店给了我数不清的美好回忆,但是十年后我再次回到天山,回到那个新华书店,那个书店已经拆迁整修,或许是撤销,或许是搬迁,总之是看不见了。

也许,这也是众多类似的国企的缩影吧。据生活在镇里的同学说,新华书店十年都没什么变化,除了添些新书,除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售货员逐渐老去。当年我看的《孙子兵法》,在2015年我仍然能够看到,只不过已经泛黄发旧,静静立在角落里,这不是唯一的一家处在危机中的新华书店。在我工作的西部地区的一个旗,新华书店也是不见起色,几乎没什么人光顾,甚至连点新书都没有。这个旗所在的市里的新华书店虽然规模很大,但是人流量与其规模并不匹配,颓势依旧。

穷则变,变则通。市里的新华书店意识到危机之后,努力求变转型,演绎了一场华丽的变形记。

变形从形象开始。市新华书店更新了一大批图书,这些书多为近几年的畅销好书,比如大冰系列的《阿弥陀佛么么哒》《好吗好的》,畅销作家东野圭吾的《信》《白夜行》《嫌疑犯X的现身》,网络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神印王座》《诛仙》。。。。。。这些书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甚至有些不敢置信。

与新书上架同步的还有书架的更新,原来老舅的书架虽然万年坚牢,但是与这些新书的装帧风格并不相符,换书架也成为必然。新换的书架,样式简约古朴,高度适中,另外增设立体书架、旋转书架,让读者用起来非常方便。

市新华书店又重新规划了室内布局,在进门的一个书台上摆满党政图书、畅销图书,这个位置的图书人们进门后第一眼就能看见,而且这个位置人们停留时间较长,购买图书的机率也会相应增加。以我为例,我在实体书店买的书,十之八九是在这个位置买的,所以市新华书店增设这个书台也在追赶潮流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另外在一个次要的角落里开辟了一个礼品专柜,卖一些女生喜欢的毛绒玩具、个性摆件的,这也能吸引人们注意力,几遍人们不买礼品,这里作为一个个性的装饰,对市新华书店的整体风格协调也起到很好的中和作用。

此外,市新华书店原本在二楼,一楼做给了一家手机店。现在的人看书的时间不多,去书店的时间更少,所以每次去书店就成为一种休闲,一种娱乐。对于这样的消费者,气氛非常重要,恰恰变形后的市新华书店注意到了这点,待租期一到,将店面收回,将一楼做成新华书店的展示窗口,上面放一些文化用品,比如那种竹,再比如京剧脸谱,不管怎么说,那种脸谱怎么看怎么有味。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少量套装书,这些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装帧精美,很上档次,放在那儿很能营造庄重的气氛,这与前面的礼品形成的活泼时尚的气氛正好相互融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始为大道。

从一楼到二楼之间的楼梯,虽然距离不长,也不是很显眼,但最能看出市新华书店的匠心。作为一个上楼的工具,本可以不必刻意装饰,因为这就是一条路,一条短短的折路,美丽的风景在上面的二楼。但市新华书店恰恰讲这里变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他们将楼梯上铺了木地板,,是的这里的楼梯瞬间高大上起来。在一楼和二楼之间的巨大墙壁上,放上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格子,格子上参差不齐的摆放着各种书,当然这些书都是装饰用的书,并不能阅读。这样就把整个上楼的过程变得美不胜收,脚下见档次,抬头闻书香,真是妙不可言。

在这个变形的过程中,市新华书店由单纯的卖书的场所转变为集休闲、娱乐、读书、卖书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场所,并且将这个老国企在电子阅读蓬勃发展的时代重新焕发了生机,使得它再次成为了我心中景仰的圣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45篇 新华书店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