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一句话,“只有适合结婚的爱情,没有适合结婚的年龄。”
现在很多姑娘,条件很好,但因为年龄,因为父母的催促,匆忙走入婚姻。待看清婚姻的模样,却经常是满目疮痍,惨淡收场。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用了三年读初中,三年读高中,四年大学两年硕士,为什么到了爱情和婚姻这样一辈子的课程中,却特别着急毕业?
1//
最近在看《妻子的旅行》,里面关于爱情的美好与真实让我想起另一对明星爱人。刘青云和郭蔼明,这对相识近20年的爱人,应该称得上模范夫妻。
两人相识于1992年拍摄《大时代》时,彼时郭蔼明是高学历高颜值的港姐,刘青云的演艺之路才刚刚开始,就这么不搭调的两个人,相爱多年,再没松开彼此的手。
如果说诱惑,娱乐圈应该是一个充斥诱惑的地方,在这个到处因戏生情的时代,刘青云却说,拍戏就是拍戏,有什么感情在戏里表达出来就好了,拍完戏就回家了。
女人,应该都是期待拥有这般的爱情,他在乎你的喜好,愿意向所有人公开你们的爱情,愿意给予你陪伴。
而不是,你们两个条件相当,结婚吧。
我们不是以物易物,要求价值相等,爱情应该是两个人舒适的相处,微笑的面对。
2//
你去过周末的公园吗?
我去过。
第一次周末去的时候,公园的湖边围了好多人,老人。手里拿着一张纸,互相交流着。我不说,你们也猜到他们在做什么。是的,相亲,帮儿女相亲。
从人群穿过,你会看到一张张纸上写着,某某,年龄,工作,身高体重,有无身体疾病,有无不良嗜好。
和电视剧一样,很多儿女并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已经赤裸裸的把他们放在了他人面前,似乎这一页纸就衡量了这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的3D人生,就这么被2D呈现了。
那些拿着纸走来走去的父母,似乎已经忽略了他们的孩子可能是职场中独挡一面的女强人,或者是热爱生活热爱旅行的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人。在他们眼里,孩子只是嫁不出去的大龄青年。
其实,中国传统的爱情观是和现代人的爱情观背离的。我们念完书出来,已经是快25岁的年纪,传统的父母期望他们的儿女在三十岁之前完成事业的成长,家庭的成功组建,下一辈的完美诞生,最好,是连二胎都生完。
让我想到一个词汇,揠苗助长。在揠苗助长的故事里,最后土地里的秧苗都枯萎了。那么这样急迫速成的爱情呢,最终的结果还令人期待吗?
曾有一个学妹和我讲,韦伊姐,“我家人一直给我安排相亲,可是我都不喜欢他们,但他们的条件真的都不错,我怕我以后再也遇不到这么合适的了,怎么办?”
真的合适吗?你连这个人都不完全了解,你只知道他一个月赚多少钱,长相身高。可你知道他的钱都是如何打理的么,知道他平时的爱好么,知道他愿不愿意一起分担家务,在你姨妈时准备好红糖水抱着你么,又或是,他爱你吗?
现实经常是很狗血的,我的一个朋友,相亲结婚,男方条件确实不错,应该算是优质男一枚。朋友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的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对象。可是结婚没多久,在我朋友怀着孕时,男人出轨了。
男人知道后,并没有慌张也没有痛哭流涕,反而很冷静的和朋友说,自己不会离婚,也会对宝宝好。他的出轨对象是从大学就爱着的人,只不过家里反对。安排相亲时,觉得朋友是最适合娶回家当老婆的。
现实往往在击败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打,多少姑娘,败给了合适两个字。
艾青的《关于爱情》里写道,“这个世界,充满了诡谲,只有爱情,却永远天真。”
姑娘,别用合适来选择爱情,也别用将就来应付婚姻。
就算没有白马王子,我们也可以如公主般过好自己的一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