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该怎样教?

学习“比”要想清的问题是:

(1)为什么要学习“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已经学习了除法,为什么还要学习“比”呢?

(2)从定义出发如何解释比与除法的区别。

既然除法和比是一会事儿,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什么又要强调比和除法的区别呢?

(3)“按比例分配”中的“比”是“比”吗?

  所以在教科书中的简简单单地说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未免太粗糙了。

《数学辞海》认为,比是一种关系,是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

案例解读

1.经历配比活动,探索共变规律

苹果汁60毫升,蜜糖水20毫升,探索口味不变,数量变化时苹果汁和糖水数量的共变规律。

教师通过谈话引入配制饮料活动,能够解释自己所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变中有不变。

2.探索配方的多种表达,掌握用比表示配方的方法和条件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表示配方。

比如苹果汁是蜜糖汁的3倍。

蜜糖水是苹果汁的1/3。

………

根据生活中见过的配方,给出新的表示方法

苹果汁与蜜糖汁的比是3:1

表示苹果汁3份,蜜糖汁1份。如果苹果汁150毫升,那么蜜糖汁50毫升。

在多种的表达方式中,通过对比得出比表示配方的简便快捷性。

3.介绍比表示的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4.迁移应用,用多种方法解释比所表示的意思。

呈现材料,解释三个例子中1:4的含义。

多角度解释比的意思,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体会值域和定义域。

5.解决问题,联系实际

我再想如果,我来设计这节课,我会以“比”的甲骨文作为引子,来进入课题,还会加入比的发明者莱布尼茨的数学故事,还丰富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更为丰满。

莱布尼茨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该怎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