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勇气走出“原始舒适区”吗?

大家对于幸福的想象是什么?大多数对于幸福的状态形容就是:无忧无虑,不愁吃、不愁喝,没有任何担忧,只是待在那个地方静静发呆。或许这是很多人向往的。

然而这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或者说,我们都曾经呆过一个“幸福”的地方:没有寒冷、饥饿,没有任何生存挑战,只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在子宫里的状态。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子宫里,我们用不着劳动,甚至用不着吃饭、睡觉,一切的能源供给都是自动化的——我们在一个温暖的,由营养液组成的小小泳池里自动地游泳。

当然,在子宫里我们也不需要具备任何认知的能力——不需要视觉、嗅觉、味觉,更不需要思考。当所有的东西都是现成的,都是以高度自动化的方式提供给你的时候,“认知”就显得完全多余了。这种状态叫做“原始舒适区”。


“原始舒适区”真的是太好了,以至于每一个在这个地方带过又被迫出来的人,一出生就会哇哇大哭,原因很简单:他从一个温暖的,没有寒冷、饥饿,极其安全的世界,突然来到了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一、“原始舒适区”是天堂么?

《圣经》中的关于天堂(paradise)的其中一个解读就是“伊甸园”,一个无忧无虑、与神同在、不用劳动的地方。

在天堂里差不多就是很多正在打拼的白领所向往的那种“位高权重、责任轻、拿钱多、离家近、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状态。

从这样的状态来看,“原始舒适区”=天堂。


二、“原始舒适区”=0认知

子宫、天堂和伊甸园的正面是“无比的舒适”,那它的另一面是什么呢?另一面是:因为没有匮乏、没有挑战,我们就不需要有任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等式:“原始舒适区”=0认知,或者说是极其低的、接近于零的认知——在舒适区待着的代价就是零认知。

这就印证了一个观点:任何福音都是诅咒,或者说,任何好处都是有代价的。


三、走出“原始舒适区”=痛苦

一个婴儿从母体里出来的时候会哇哇大哭,是因为他首先要被迫接触到本来被母体所屏蔽的寒冷和饥饿。

现代心理学实验对人的濒死状态做了很多的测试和记录。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都会谈到一个状态:进入到一个狭窄黑暗的通道,仿佛前面微微有光。在经过这个通道以后,会突然从悬崖上掉下来——很多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这种坠落的恐惧,以及在坠落当中感受到的那种痛苦,就是人类最初从母体出来时候的那种记忆。这个过程叫“坠落”。

很巧的是,在《圣经》里头,亚当和夏娃被从伊甸园驱逐出来的过程,就叫fall——坠落,坠落到人间,坠落到真实的世界。

而真实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痛苦的世界,你要为你的生存承担一切。所以人类的祖先亚当必须终日劳作才能果腹,女人则必须要忍受分娩的痛苦。


四、走出“原始舒适区”=自由

我们经常把“自由”和“自在”连在一起说“自由自在”,但自由跟自在是很不一样的。

在子宫、母体、伊甸园的状态下,是“自在”:你独自占有一个快乐的空间,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选择,你只是一个附庸,一个微不足道的终端,一切的事物都全权委托给那个母体了。

什么东西都由不得自己,这不是自由。“自在”是你自己在那儿,甚至你连自己都没有,就像我们的某个器官,它显然不会有它的自我意识。

那自由是什么呢?自由就是什么都要由你自己来干,你自己来认知,你自己做选择、做决策、做判断,而且你要承担这个选择和判断的后果,这才是自由。

自由说起来很好听,但实际上自由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当你的自我建立起来的时候,你要承担种种的责任。


想要拥有自由的生活,那就要走出“原始舒适区”,也就意味着要更新认知,然而拥抱认知也就意味着拥抱痛苦,你有勇气走出“原始舒适区”吗?


感谢:《得到》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有勇气走出“原始舒适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