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人是一个很矛盾的个体,矛盾之处在于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一个当下你都很信仰自己的价值观,觉得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但是过几年再回过头去看曾经的自己,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变了。你的观念已经和曾经的那个时候大相径庭,你可能再被当初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观点同化,甚至传播这样的观点。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一样,所以说当时可能你会同意别人说的某种现状或者思想,但是,可以兼容,但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比如说20岁的时候,你坚信有些东西无法将就,坚决不能让步。比如爱情、婚姻、工作……可后来你到了28岁,35岁,你在履行的是什么?大多数当初你所憧憬的都不会如愿,单纯美好的小爱情,找一份真正喜爱的工作……很多人把这称为成长,成熟。这是再说曾经的自己幼稚可笑吗?也不尽然。当初年少轻狂觉得自己可以改变全世界,后来发现能力有限,还是磨平棱角,适应社会以求得最稳健的发展。

图片发自App



      昨天一个人去爬山的时候,又有人跟我说,小姑娘,你才20来岁吧。嘴里说着我要奔三了,心里却在窃喜。16.7岁的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可以快点长大快点长大,20来岁的时候很瞧不起那些一问年龄就翻脸的女性,年龄是岁月的积淀,任何人都该坦然接受的,逃避只会显得虚伪。可是在我过了25岁那个坎以后,我开始恐慌,开始觉得岁月它不是一个圣人会给你洗礼让你变得强大美好,它是一个神偷,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偷走了你很多想变好的时间。可此时此刻,你也不晓得说什么好。

     

图片发自App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你真正在意的也许并不真的是时间的流逝又让自己长了一岁,活着看世界的时间又少了一天,而是自己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年龄增长、社会变化、父母老去、孩子成长的速度。

图片发自App


    从16岁到30岁,都是一个很躁动的阶段。25岁之前的躁动来自于对自我的认知不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好年华该玩玩该喝喝该疯疯。25岁之后的躁动来自对自己以及所处环境的认知太足,多方位感知来自周围的压力,包括可能连自己的身体容貌都开始走下坡路线。

图片发自App


        每个人都会焦虑,只不过说感知程度和行为体现不一样。你需要出去走走!我忘了上次好好看山看水是什么时候,虽然生于大山,但没有欣赏。当你理不清思绪,想法太多焦虑太多的时候,出去走走。大自然是一个天然氧吧,城市的高楼建筑,家庭的一地鸡毛让你烦躁窒息,到了氧吧里你会爱上呼吸。不要太多人一起,一个人最好。那时候你是随心所欲的,你就是你自己。你可以感受到空气是甜甜的,风儿吹动树叶沙沙声,是为鸟儿在林间此起彼伏的歌唱伴奏,花儿都在朝你微笑。自然真的可以洗净尘世的喧嚣,给自己一片心灵的净土。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要看海?

      我知道这不是海,是湖泊!大海这要波澜壮阔的多。看水和看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的。山林能够让你清空内心心情愉悦,因为你可以走进它的深处。而海,除了用手挥一挥溅起几片水花,大多数人是不能跳进去感知海里的世界的。海给你的是什么?明明包罗万象,却依然可以泰然自若,大风出来,会有涟漪,但很快就会趋于平静。山林是很有亲和力的,无论是谁,我的大门永远为你开。海不一样,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不被海的气魄所摄,融入大海去体验。

        走在湖岸的观赏长廊上,风力很大,仿佛在召唤,那种感觉就像老祖宗堆满老茧和阅历的手,不觉粗鲁,倒像是包容和慈爱。听着浪花拍打湖岸,声音浑厚且苍劲,它在诉说自己的历史吗?不,越是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人才不会一直叨叨呢,他只是用这种苍劲的声音提醒你——年轻人,不要慌,静下来好好思考。

图片发自App


      多数人生平淡的时候最多,觉得生活不易其次,真正快乐最后。但没有关系,尽可能的去做好你自己。年少无知最快乐,但少年维特还有他的烦恼。一位很钦佩的领导给我们培训说:顶级销售就是学做减法。我想,人生大抵也是如此。可能在某一个阶段之前你的人生一直在做加法,你想让人生阅历更丰富,技能越多越好,朋友越多越好,别人对你的关注和需要越多越好。但过了某一阶段,你开始觉得自顾不暇,重新定位,开始做减法。理清生活里的1、2、3、4,有舍才有得,卸掉生活所有的伪装,从容淡定。

图片发自App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

        愿你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