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如影相随的忧虑
思衣谷
我们知道,作为四书之一的《孟子》,乃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其中有着这样的警世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自然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思想,一直指引和警示我们如何走向美好的生活的。这样忧患意识一旦成为了现实,就是成为了一种个人忧患之后,如对于家国以及个人仕途的忧患,于是,历史告诉我们历代的大诗人就是如诗圣杜甫、岳飞、文天祥、辛弃疾、陆游等都是有着为国为社会的担忧之心。而在宋朝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更为强调了读书人的爱国情怀,乃至是一种信仰精神。这其中的忧患意识,以及家国的居安思危的价值观,一直维系这我们中国人的优良的传统文化。
当然,这种忧患忧虑意识,放眼世界,其他的家国也依旧有了很多探索,自成为一种哲学思想上的研究。关于国外的忧虑课题的探索,这里就得说说英国爱丁堡大学英语文学教授弗朗西斯·奥戈尔曼的研究成功了,著作了《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在这部书,我们可以明显可以找到关键词就是忧虑,而在作者的发散思维中,就从文学、心理学、哲学、艺术、社会学视域,以全新的方法和角度,剖析了“忧虑”这一内在经验,以此说明忧虑的好与坏的精神状态,由此说明这样忧虑,只要人类在活动中,就是会如影相随的真实概况,就看我们如何泰然处之了,
在这书中,虽然书目不多,只有四篇,分别是《可是唉,你近来这样多病》《哎哟,真是不可思议的怪事》《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请接受我心烦意乱的感谢》,但每一篇都是宏伟的论述文章,作者就是这样从人文的角度,犹如庖丁解牛的技巧去分析了国外关于忧虑忧患意识的探讨。正如前言部分,作者就引用了特罗洛普的《奥利农庄》的,名言“世上可能没有比确实的怨恼更令人倍感慰藉的了,这种创伤感更能孕育思想”相比这就是全书需要探讨忧虑的重要性了,因为这种忧虑意识是可以擦出新的思想的,也是人类进步需要思考的重要一环。
在第一篇《可是唉,你近来这样多病》文章中,我们读到了作者认为是忧虑并不是一种疾病,时下“精神疾病”的范畴并不囊括书中探讨的忧虑。忧虑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十分认同的,毕竟如果忧虑是一种疾病,那么此书就被分为心理学类的书籍,但这不是,这是以后文化之好书。另外忧虑就是精神病,那么我们中国历代的具有忧国忧民忧愁的文人雅士诗人就是换了精神疾病了?这是不正确的。而此书研究就是作为生活中人类说如影相随的忧虑思维,这种思维会影响指引我们做出各种选择。此外,这书也说明了忧虑是渐进的,有时不免磕磕碰碰的过程。这就说明人不是一生就是有忧虑的“本事”的,而是经过经验去综合分析,从而才有了忧虑的地方。
此外,在这种篇文中,尤为值得研究的,就是作者认为忧虑的特点是一种集体情绪,也是一种更私人的体验。我们常说的“万一......?”就是非常贴切有忧虑的人的发文的语言表达。正如你看到的那样,这本书是讲忧虑的,但角度是关于一段文学与文化史的,于是作者就首当其中地就举了诗人艾略特就是书写忧虑的的作家,窃以为,该诗人与我们的杜甫于是有着很都相同之处的,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强烈的忧虑思想。如作者就举了艾略特的早期作品《一个女士的画像》,就写出了无趣的时尚感和上层社会空虚感的音乐会。“在我脑海中,沉闷的节奏开始通通地敲。”这样的诗句,充分说明了作者外在的社会性自我和内在的苦闷的自我。笔者以为,艾略特的这种不合时宜的忧虑,自然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不合时宜的忧虑是有着相通的地方的。
在作者看来,忧虑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忧虑关乎世界机构,关乎决策的转变,关乎西方社会从宗教走向世俗,关乎信仰的颠覆和转移,这就是忧虑的积极意义了。之后,作者就举了《圣经》为例子,如在钦定版《旧约 列王纪上》的“闷闷不乐”,另外在《福音圣经》出现的33次“忧虑”,足以说明,圣经也是忧虑意识强烈的读物。紧接着,作者也从莎翁的《查理三世》也说到了“worry”的真正来源。
再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作者就举了吉辛的作品《新寒士街》,来通过小说中那个忧心忡忡的主人公作家的事迹,来说明了都市化社会的忧虑问题,这样的忧虑问题是:它常常与新的城市和郊区生活,与现代人的工作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作者关于西方国家对近现代化的社会的变化,也造就了忧虑有了新的全新诠释。而到20世纪早期,巴克兰的《忧虑》就自然使得忧虑层位了文学表现的主题和问题。而二战期间,女性作家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就是通过“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体现了一个生活在焦虑不安的社会,主人公史密斯如何选择了自杀的悲剧小说。
当然忧虑小说,更不会让爱尔兰伟大作家乔伊斯缺席的,于是作者就紧接着说出了乔伊斯的提倡是忧虑的阅读,因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是充满了双关语、俏皮话和多义词的显示,就更让乔伊斯将忧虑的主题小说,在通过文学手法使得忧虑更为丰满和立体的感觉了。正如作者说评价:《尤利西斯》的语言很优厚代表性、介于庸常、通俗和启示性之间,将读者拉向了主人公布卢姆的深层忧虑。
以上种种就是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角度说明了正是文学记录了“忧虑”的传播史,让忧虑为人所知了。
当然除了文学,在第二篇文章中,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了一番忧虑,此篇一开始作者就以自己朋友的“忧虑的姐姐“为例,说明了现实生活中关于失败、缺少安全感、未来的贫穷、无聊、肥胖,对是肥胖导致一个人的忧虑病症。但忧虑的浓度加深,导致出现心理疾病的的时候,如“忧虑姐姐”,那么就是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治疗忧虑症了,作者就介绍了《征服恐惧和忧虑》,就告诉人们决心和行动是可以吓跑忧虑的方法论。另外作者也举了《忧虑疗法:放下忧虑,开始新生活》就说明了疗法失败的教训,也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去管理好忧虑,都是值得去读读的。当然,还有作为英国最有名的剖析忧郁症的书《恶性悲哀:忧郁症的解剖学》也是值得一读的。
第三篇文章,就有哲学、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忧虑了,其中作者就举了法国这些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例,从而阐明了笛卡尔的思,其是就是一种忧虑,因此被作者说成“我忧故我在”就说明忧虑的客观和主观都存在的情况。至于艺术方面,作者就绝了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其中核心的表达意味就是:人们意识到了焦虑与心灵为伴,而烦恼本是沉思的人类的天性的说明。另外作者也举了佛兰切斯卡的画作《圣杰罗姆与追随者》,就以“他微微皱眉,足以表明思考之艰难”的忧虑的存在。当然还有雕像《圣乔治》等说明艺术中的忧虑的成分。而在社会学方面,作者就举了穆勒的《论自由》提出了一个自由主义的梦想,而探讨了忧虑的又一存在。其中:个人忧虑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这如今而言不安全感自然是大家存在的忧虑的元素之一了。当然作者也就举了行为主义的反对者格拉瑟博士的《选择理论》也是与健康关注的书,可以作为不错的拓展阅读。
最后一章中,作者就总结了忧虑是历史、神学和经济环境与个人特点、个人经历交汇的产物。在这章中,尤为引起大家注意的,就是作者探讨了忧虑与音乐的关系了,作者好不吝啬说“复调音乐是忧虑最好的解药”这就说明了音乐是可以解忧虑的,这里作者就特别喜好地介绍了巴赫的音乐属性,体现了正是因为巴赫的创作上的变幻莫测,也带来安全感,自然是让听众有平静之感的,从而有治愈忧郁的,
这本论述之作,揭示了在理性主义和选择理论盛行的现代社会中,为何忧虑注定与我们如影随形,以至成为“时代的疾病”。此书,作者深入浅出,分别从文学、心理学、哲学、艺术、社会学视域,以全新的方法和角度,剖析了“忧虑”这一内在经验。作者还讨论了忧虑对于个人乃至社会的独特意义,并从作为忧虑者的自身经验出发,尝试提出可能的纾解通道。正如作者所言:忧虑就如同绞杀植物,就算割掉,也无法根除,他们生生不息,叫人透不过气,也尤为煞风景。然而,他们又是当下的一部分。既然忧虑是如影相随的,我们就得学会与忧虑好好相处。事实上,西方国家的人们不妨可以像我们的中国那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居安思危的大儒思想。将忧患忧虑忧郁等不良的负面东西,看做是预防的正面东西,主动地去控制它们,或者说和谐共处,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忧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