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0

赵一曼英雄事迹

副标题:宁死不屈的红衣白马女英雄

赵一曼烈士的名字,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过,不过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她死在了日本侵略者手里,至于她死之前的传奇经历可能知道的却不多,甚至有些人连她的真名都不知道。今天就来专门聊聊这位被誉为“万民永忆女先锋”的女英雄。

第一部分赵一曼简介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同时,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第二部分生平事迹

1905年是光绪三十一年,大清的统治已经日暮西山,也是在这一年,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新的中国开始进入黎明前的黑暗。赵一曼是家中的么女,她的父亲因为家中薄有资财,曾花钱捐过一个功名,不过当时的乱世让他心中非常忧虑,于他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叫坤泰,字淑宁,寓意不言自明,而此时赵一曼的姓还是木子李。

赵一曼虽然出生于传统之家,但是幼年的她就开始“不走寻常路”,她既没有像姐姐们一样缠足,也没有在深宅中学习女红,而是像个男孩子一样进入私塾读书学习,业余时间就在山林间嬉戏。随着赵一曼了解得越多,她就越不想循规蹈矩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于是她就向自己的大姐夫郑佑之寻求帮助。

郑佑之作为最早一批在四川地区接受共产党理念的先进代表,就把赵一曼这个不走寻常路的亲戚介绍进了共产党的“预备役”——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后,接触了先进思想的赵一曼,开始对原来的生活感觉更加不满,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女性朋友能够和她一样,在新的时代过上新的生活,于是她就在郑佑之的帮助下,建立了了一个叫“妇女解放同盟会”的组织,当时赵一曼只有20岁。

随着赵一曼做的事情越多,她就越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于是她在1926年,又在郑佑之的帮助下离开了白羊嘴到宜宾求学,此时赵一曼用的名字是李淑宁,她上的学校是宜宾女子中学,即后来的宜宾第二中学。在这里赵一曼不光学习到了自己一直想

学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她在上学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国共两党建立了一所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为它位于广东黄埔,因此也被称为“黄埔军校”。1626年国民党在收复的湖北建立了黄埔军校分校,赵一曼因为表现突出,所以作为我党的储备干部就考入了这所分校。

1927年,赵一曼又前往老大哥的国度进修,在这里赵一曼求学的学校是著名的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当时她所用的名字是斯科马修娃。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创办人是有“广州国民政府保姆”之称的,共产国际代表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这所学校曾经走出过很多名人,比如中华民国第六任话事人蒋经国,我党著名领袖邓公等。

1928年冬奉命回国,赵一曼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4月,赵一曼与湖南人陈达邦结婚。婚后不久怀孕。11月,赵一曼回到上海。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宁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2年赵一曼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赵一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

当时的东北正被日本侵略者占据,东北人民受尽了压迫。在1933年的一天,一个便装的日本宪兵登上了一辆电车,他先是不按规定购买车票,后来又依仗身份毒打了车上的车长。日本人的这次暴行,引发了大家积攒已久的愤怒,于是所有的电车工人发动了大规模的抗议罢工,而这场著名的反日罢工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其实就是得力于赵一曼等人的协助。除此之外,赵一曼还曾多次领导当地人民群众,进行各种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行动。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第三部分临刑前的绝笔信

1936年8月2日的凌晨,随着一声汽笛的嘶鸣,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赵一曼,被伪满军警由哈尔滨押往珠河执行死刑。就要告别抗联战友、告别亲人了,31岁的赵一曼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就是6年多未见面的儿子。宁儿,你还在大伯家吗?你长多高了?你知道妈妈想你吗?她决定给宁儿留下几句话,最终,写下了临死前最想对儿子说的话。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封信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歉疚和期望,表达出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坚定信念。当天,赵一曼被杀害于珠河。临刑时,她激昂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说完英勇就义,年仅31岁。

由于信的落款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李坤泰,当1950年电影《赵一曼》上映时,赵一曼的二字陈掖贤虽然也观看了影片,但他并不知道银幕上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正是他一直苦苦寻找的母亲。直到1957年,原东北抗日联军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查时,28岁的陈掖贤才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妈妈。

第四部分结语

一身粗布红衣、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如火如荼的战场……这就是当年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的真实形象……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赵一曼被哈尔滨人民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则称其为“万民永忆女先锋。”2007年,黑龙江省在赵一曼被捕地建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的赵一曼纪念园,建有赵一曼塑像、国旗台、主题群雕、赵一曼陈列室、纪念碑刻、抗联井、英烈墙、养伤窝棚、石砬子会议遗址等14处纪念设施。2010年12月,尚志市赵一曼纪念园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有无数像赵一曼一样的革命先辈割舍亲情,顽强斗争,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有了今天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因此我们要志存高远,将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旗帜飘荡在心中,刻苦学习,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英雄倒下了,但英雄的精神永远不会倒下,英雄的气节也永远不会消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提高斗争能力、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永远铭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把红色基因、红色精神融入血脉,汲取精神滋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