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录(18.5.23)【智能硬件的用户体验2】

    用户体验地图(User Experience Map)是交互设计,用户研究及用户体验最常用到的方法,用户体验地图简单来说就是获取我们使用产品过程中每个交互节点的体验,然后通过提升我们在每个交互节点的情绪峰值及终值的从而达到提升产品整体用户体验的方法。

    用户体验地图源于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峰终定律”(Peak-End Rule),即人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组成,高峰(无论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在体验过一项事物时,时候能记住的仅仅是峰与结束时的体验(感觉),而过程中好与不好的比重,时间长短等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也即用户对产品的体验评价等于整个体验过程中情绪的正向峰值减去负向峰值,以及结束时的情绪体验。基于这个理论,在产品设计时,有目的的提升正向最高峰体验,降低负向最高峰体验,然后在结束时一定要给一个良好的体验。宜家(IKEA)商城刻意设定客户逛商场的路线,以便每次逛的时候都能让你获得良好的体验,并在最终离场时让你用超低价买到好吃的甜筒及热狗(所以最终你的体验都很好)。(这里可以看到,宜家为了提升客户的体验,不得不约束客户逛商场的路线)看看,设计的套路啊!

    想想我们每个人每条的行为绝大部分都是出于非理性,被以往的习惯(不管是行为上的还是思维上非),潜意识,人性的缺点,以及大量的外界环境影响甚至控制,几乎没有自由意志,这种情况下,那些研究群体行为特征的人,可真是拿住了我们的“命门”了,“神不知鬼不觉”地影响着控制着我们,商业中以这种方式谋取各自的利益的例子比比皆是,还专门衍生出类似于“消费者心理学”等商业课程,更不用说以后获取了我们全部数据的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的大数据分析了。

    这让我想到了设计的“伦理”,即当你掌握这些工具时,是选择以损坏用户利益的方式(或利用这些工具榨取用户身上的价值)来谋求自身利益,还是努力追求与用户的共赢,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伟大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很多公司都是以前者的方式获利的,但这个社会总有有“良知”的企业,比如Google就一直奉行“不做恶”的企业文化,并身体力行,与用户共赢,创造价值(而非转移价值),让它成为一家正直,长远,伟大的公司。附Google创始人佩斯照片。

图片来自 吴军的谷歌方法论专栏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思录(18.5.23)【智能硬件的用户体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