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50


“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五十(1219)

今天开始说说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创生的历史观照。

关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最初起步于课堂,仅限于窦校长的教学创想,之后逐步发展为立足课堂实践的教学思想与教学体系。今天开始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立足语文教学历史宏观背景的视角,对实践过程与方法提炼反思,梳理教学实践探索的历程,从中寻找教育、课程与语文主题教学实践中内在的逻辑与联系,进而从纵向的历史维度“为生命奠基主题教学核心理念—主题教学理论体系”中,总结教育思想和实践路径。

首先谈谈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回溯。

窦校长自1974年上小学的时候,认识语文的唯一途径就是课本。那时候,“读书无用论”弥漫整个社会,而且政治性贯穿整本教材。过于政治化,使得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年级第一节课是《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第二节课是《我爱北京天安门》,第三节课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一)1978—1985年: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教育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学校秩序得以恢复和稳定,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反映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则体现为关注“双基”教学、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等问题。

同年,吕叔湘先生率先著文《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这篇言辞激烈的批评文章切中时弊,一针见血,犹如一声春雷,给语文教育教学界带来强烈震动,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一年,窦校长就读四年级,懵懂无知,在山村小学读书。教窦校长的民办老师对语文教学现实中的问题不一定了解,更谈不上改进。今天窦校长在阅读分析中,深深感到,正是从那时起语文教学才开始摆脱混乱走上正轨,进入恢复与调整时期。所谓恢复,一方面是指语文教学摆脱了种种外在干扰,有了教学的基本秩序;另一方面是指语文教学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并使之进一步发展。所谓调整,是指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

当时叶圣陶先生认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发人深省,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的语言学科规划会议上恳切呼吁:“愿语文教师和语言学科的工作者通力协作研究语文教学,做到尽快地改进语文教学!”同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在语文教育界的大声疾呼之下,1978年9月《中国语文》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北京地区中学语文教学座谈会,就语文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北京部分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行政科学研究、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八十多人与会。此次会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是教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并运用这种基础工具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次会议,总的来说,属于拨乱反正,意义是很重大的,但是在学术上没有显著的成绩,实际上也没有使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吕叔湘先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1980年7月22-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专家、学者、教师代表汇聚辽宁省大连市,成立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今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此次会议涉及如下议题: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意义;语文教学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进行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阅读教学要注重思想教育、读写结合要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等。在专家学者以及教师们展开激烈讨论的同时,为指导和规范教学实践和学校工作,教育部于1978年2月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78年语文大纲”)。1980年12月,吸收本阶段语文教学界讨论成果,大纲进行了修订。

明天谈谈“78年语文大纲”的两个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