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金瓶梅》三十四:趋炎破槛,开宴为欢

西门庆受封升官之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首先是一出比较惹人笑的戏。贫富差距现象自人类社会财富私有化之后一直存在,受封官的三个人中,西门庆和吴典恩的贫富差距也是相当大的,一个是富得流油,一个则是穷得叮当响。平步青云,自然要体面一点了,西门庆这边找人做官服、官帽,单是腰带就做了好几条,其中还有一条犀角带,取一碗水,把犀角放在水里,水就会自动分开两边,真是无价之宝。另一边是西门庆的结拜兄弟兼主管吴典恩,却是穷得一分钱都没有,想要买礼物、摆酒和官服官帽都没钱买,就向应伯爵央求,希望他可以帮忙向西门庆借一百两银子,并许下十两银子相谢。

两人来到西门庆家里,应伯爵先是进行一番相当高水平的拍马屁,极力夸赞西门庆的官服、官帽和官带,特别是那条犀角带,应伯爵更是从来历、特点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番解说和夸赞,说的西门庆满心欢喜。西门庆问吴主管下文书了没有,应伯爵正好借坡下驴,赶紧将吴主管说得百般可怜,趁机向西门庆借钱,其间有不少对西门庆的阿谀奉承,极力吹捧,把西门庆哄得高兴,把利息都抹去了。最后拿到一百两银子,吴主管将许下的十两给了应伯爵。这段情节似乎只是一个小插曲,不过我们认真读一下吴典恩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作者设置这个人物的用意了,吴典恩就是“无点恩”啊,极言此人没有半点感恩之心。吴典恩在这里受了西门庆的恩,在之后西门家落魄之时,不仅没有知恩图报,反而落井下石,恩将仇报,真是可恨之极。

西门庆突然得到的这个官职,可是相当有分量的,从前西门庆的靠山,清河县的县长,也就七品而已,如今西门庆的这个官职,除了官职是五品,在品级上面压了县长两级之外,我们在前面也分析过了,西门庆的这个官职是锦衣卫的外派职位,而明朝的锦衣卫可是可以直接忽略官级高低对官员进行直接的检查管理的,甚至还有先斩后奏的特权,所以西门庆的官职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的特权,不管是有职在身的还是有一点交情的人,都来巴结奉承。

首先就是我们多次提到的李知县,昔日的提款机如今变成自己的顶头上司,李县长可不敢马虎,赶紧带着礼物就过来拜访了。李县长带了什么礼物呢?一个年方十八,面容清秀,唇红齿白,身材婀娜的小郎,不可谓李县长深知西门庆的花花肠子啊。西门庆看了满心欢喜,给小郎取名叫书童,专门管书房、收礼帖、拿花园钥匙。

接着,祝实念也保举了一个十四岁的小男童,改名棋童,和书童一起服侍西门庆的文书工作。

不觉光阴迅速,很快就到了官哥儿满月宴,大家趁着这个大好机会,纷至沓来来给西门庆送礼物,慰问李瓶儿,极力想讨好西门一家。除了原来的三姑六婆们,西门庆的老相好李桂姐,当年花子虚的相好吴银儿全都来了。

来说书童,每天只在西门庆的身边使唤,因为长得伶俐清俊,是个美男子,我们知道,长得好看是可以得到上帝更多眷顾的,比如说喜得官职的吴典恩。书童因为长得帅,常和各房丫头打牙犯嘴,很快就和玉箫“嘲戏上了”。一天玉箫拿了一银壶子酒和一些水果来给书童吃,不想书童不在家,就放在床底下。这一切都被李瓶儿房中的琴童看见,走到房里,把东西拿到李瓶儿房间里藏了起来。到晚间,收拾家伙的时候,发现少了一把壶,玉箫赶紧去房里寻,哪里还有?最后整个家因为这把银壶闹得一团乱。西门庆回来,问清缘由,却道:慢慢寻就是了,平白嚷的是些甚么?”潘金莲冷嘲了一句:“如果吃一次酒就少一把壶,就算你有金山银山也是吃不消。”书中写道看官听说:金莲此话,讥讽李瓶儿首先生孩子,满月就不见了壶,也是不吉利。西门庆明听见,只不做声。”还有更深层的解读,这件事既讽刺了吴月娘管家无方,又讽刺了西门庆正得意之时,后院却起了火,让他不堪,最重要的是,揭示了西门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为西门家的没落埋下重重伏笔。

第二天,西门家大摆官哥儿的满月酒,应伯爵等人要见官哥儿,西门庆吩咐“慢慢抱哥儿出来,休要唬着他。”果然男人当了父亲之后,很多方面都会做改变,此刻的西门庆就是很好证明。吴大舅、二舅和谢希大每人送了一方锦段兜肚,上带一个小银坠儿;而应伯爵就只送了一柳五色线串着十数文长命钱,真是寒碜。收钱的时候极尽殷勤,付钱的时候却收手收脚,作者狠狠地把这样的小人物讽刺了一把。

在这场满月酒上,还有两个重量级人物也来给西门庆庆祝。这两个人分别是刘公公和薛公公,这两位公公应该和以前西门庆的邻居花子虚的干爹一样,都是在朝廷上面退休下来在清河县养老的老太监,虽然说没有实际上的权利,但是也算是清河县里德高望重的人物了。这从两个人的派头都可见一斑了,“缨枪排队,喝道而至”。跟着来的还有提刑院的夏提刑、周守备和荆都监,这一伙人并随从来到,把西门府的门口堆得是黑压压的。清河县的上层人物,都来给西门庆贺喜,真是清河县难得一见的壮观场景,今天的西门庆真的是太有面子了。

除了这些重量级别的官员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各色人等,都在西门庆家门前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可以说踏破西门庆家的门槛也不夸张啊,书上用了一句无比精妙的话来形容这些无比热闹的场景:“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

正是:歌舞欢娱嫌日短,故烧高烛照红妆。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话《金瓶梅》三十四:趋炎破槛,开宴为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