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据豆瓣介绍,《万万没想到》作者万维钢,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该书只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谈人性,从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提出一些反常识思维,了解“人”的思维陷阱;第二部分谈成功学,提出想要成功,科学的训练必不可少,并介绍了一些学习和训练的误区和诀窍;第三部分讲科学,涉及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许多学科,理工科的同学可选读。

总的来说,该书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提供了认知的新方法。认知难度较高,可回读。

①确认偏见

确认偏见的大意是: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这大概就是名著《傲慢与偏见》的心理学源头。

这个概念可以投射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自我预设的应用:认为自己不行,遇到困难就怂;如双方各执己见,难以互相说服,一方都会认为对方好固执。

作者认为,想要改变这种误区,就要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接收新概念。如自我预设:每天出门前对自己微笑,说自己是最棒的;如写成功日记、小确幸等,都是强化正向思维。

②学以致用

据查,“学以致用”一词最早出自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中国的应试教育有优点,但缺点也较为突出:学以不致用,导致可能做了无数的无用功。对比之下,美国大学里面的理工科课程就非常注重联系实际,在考试和作业之外特别强调做项目,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所以,从功用性的角度,作者认为培养人才的有效办法是学徒制,比如有些国家认为作家可以培养,特地开设了学习写作课程。

当然,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一样,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也都是毁誉参半。依此,在哪种体系下上学不要紧,重要的是学习者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所处的体系,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自然能为己所用。

③一个理论

最后写一个特别好玩的理论:有的人特别喜欢竞争,哪怕本来不是个比赛,他都想跟人分个高下;有的人特别不爱竞争,遇到正式比赛还想着跟对手聊天。有的人平时的表现不错,一到关键时刻就会被压力摧垮,有的人却能在压力下超水平发挥。

是什么决定了这些人的不同表现呢?是文化传统吗?是家庭环境吗?是他们最近的心情吗?是星座吗?

有最多科学证据支持的答案是……手相。

部分科学依据在此:2011年,两个意大利经济学家搞了个研究。他们找人采访了超过两千个自己创办公司的企业家,给他们的右手拍了照片,然后用照片统计这些人的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比。结果发现越是成功的企业家,其无名指相对食指就越长,那些最成功企业家的无名指要比食指长10%,甚至20%!

所以,赶紧看看自己的手指吧。信者自信,不信者亦无妨,仅博君一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