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

    亲爱的老师们,你们都是如何来设计文言文的教学过程的呢?

    第一步要对课文进行教学解读,确定文本的要紧处、关键点。

      教学解读的第一步是素读,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纯粹的读者,不借助任何资料,去认认真真地研读文本,从而对课文的教学要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当然我所谓的文本,除了课文之外,还包括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本节课的课前导语,以及课后练习等文本提供的其他的教学资源,这些都需要我们关注与研读。

      教学解读的第二步是细读,要通过细读文本,抓住文本当中具体的一些“点”,这些点共同构成了文本的整体“要紧处”,也是文本解读的关键点。 对于一篇文言文来说,文章的“要紧处”,往往和文章的主旨、语言风格等要素有关系。

    细读文本时,重点要关注文言文的“言”,确定“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特殊语句作为教学重点。所以设计一些整理归纳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类归纳,并强化记忆。

    在解读完文本、确定了文本的要紧处和关键点之后,就要把握学生阅读“这一篇”课文的学习经验状况,确定同化、顺应的策略。可以从文本所处的历史朝代变迁状况、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社会状况、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状况,以及学生对这一篇课文中字词和语言风格的接受程度等众多方面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根据对学生原有学习经验的把握,运用图示原理,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实现同化与顺应。

    比如《桃花源记》中“缘溪行”的“缘”字,课文未作注释,学生肯定会有陌生感,可能会根据已有的“图式”,联想到现代汉语常用的“缘故”、“缘由”、“姻缘”之类的词语,可是要想以现代汉语“缘少字的“表示原因或目的”的基本义来“同化”眼前的语句,显然只能导致困惑。此时,教师可以考虑将“缘”字的多个义项,按照先后依次呈现出来:1.衣边,边饰;2.绕,围绕;3.攀援,攀登;4.顺、沿;5.依据,凭借;6.姻缘,机遇;7.介词,由于、因为。这样学生就可以明了古今汉语的“缘”字的整个“语义网络”,也知晓了“缘”字“顺、沿”的古义同其本义“衣边、衣饰”的内在关联,也不难看出“顺、沿”的古代动词义同现代汉语的引申义“姻缘、机遇”及“由于、因为”的内在演变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缘”字在当下文本中的文言常用义,而且有利于学生进行新旧“图式”之间的心理加工整合,形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第三步就是要考虑文言、文章与文学三个维度,从而确定本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确定目标时要有文化的高度,同时也要着眼于细部,避免教学时浮于文本表面甚至游离于文本之外。

      第四步就是要确定教学落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着重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着重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得好。

    对于这四步教学设计步骤,可能老师们都很清楚,但是对文本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则要全靠一个老师研读文本的能力和专业的语文素养了。我始终信奉“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源头活水”。那么,“源头活水”从何而来?从阅读中来,从观摩学习中来,从思考研究实践中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