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一会儿

      昨夜10点多,一条信息被传的沸扬扬的,那就是“双黄连”事件,本事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可我们的国人们,却没有正确的看待这个消息,而是马上上淘宝去抢购,有的甚至连夜跑到药店去连夜排队购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这有意义么?记起梁晓声的《人世间》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分明不是外国人的偏见,比如面子问题、从众习惯、缺乏公共精神、缺乏同情心、冷漠待人,等等。为什么让你读《人性的弱点》呢,是希望你分清楚,哪些是人性共同的毛病,以防自己成为手持放大镜的偏执者。我认为以上问题肯定是我们中国人身上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后可能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先问自己一个为什么。”这段话里很明确地指出了原因:中国人的从众习惯。

      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从众现象且在中国人身上尤为突出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思考了许久,同时也跟同伴讨论然后得到了几个原因: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其次这又和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中国教育中“谦虚”等传统思想让人们逐渐养成了凡是不要强出头,随大流的行为标准。

      最后再从地理和生产方式看,农耕文明下的中国更鼓励个性的泯灭,单元式小农经济渴望稳定的伦理秩序和等级结构,排斥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而在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繁衍生息的地域,在茫茫大海中探险,或者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放牧过程中,更需要一个人面对复杂的环境做出决定,独立思考成为必要的生存技能。

      看来从众习惯在中国人的身上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且根深蒂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就像前天和跟同事谈论“寒假挑战写作”的活动,因为每次几位高手发出的文章都是老长老长了,普遍都在1000字以上,有的甚至都是破2000的。所以每每想到自己要发一篇文章了,都执意要将自己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再“修改”一番,达到自己满意的篇幅再发表,看来这就是我的从众习惯的显明体现啊!哈哈,略感惭愧,以后我要多多改正!又比如昨夜的“双黄连”事件和十多年前“非典”时期的“抢盐”“抢醋”事件如出一辙,既可笑又可悲。

      那么现阶段面对这些真假难辨的新闻报道我们普通民众应当如何辨别呢?恰好借用姜文导演在《让子弹飞》片头的一句台词回答: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子弹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