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力量:愤怒,为什么不能畅快的表达

本文导读:

愤怒,这种真实的情绪为什么不能流畅的表达,这其中有怎样的缘由?希望本文对你有启发。

本次课程是一节加餐,我们重点探讨一下:愤怒,为什么总是不能流畅的表达!

漫画源自插画作者汐沥:我原来是一个人长大的

对于愤怒的表达,我们常见到这么两种人,一种是一点就着,不管什么事儿,都容易被“点着”(易怒型人格);一种是点了半天没反应,然后突然引爆(讨好型人格)。

两种人都不好惹,仔细想想,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很容易找到与之对应的一批人,也可能我们就是其中之一。

坦率讲,这两种人都有表达愤怒上的缺陷,他们表达愤怒的方式就好像他们的情绪被淤住了,正常的表达不能在关系中自由流动,只能用暴怒或压抑后的暴怒,变相的表达自己的怒火。

其实,这种压抑愤怒的事情很普遍,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也提到过,这是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并且还为此提出一个很具诱惑的词,叫忍耐!

对同事忍耐、对孩子忍耐、对朋友忍耐,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我们早就驾轻就熟了。

一个人不知道如何生气,一方面是没有学会更好的排解方式;另一方面是害怕自己的愤怒会引发更大的冲突。

对此,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个人成长在一个讨好型的环境中,于是他便学会了讨好型的性格,依靠这样的性格,他化解掉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赢得了别人的同情,于是就容易将这种方式推而广之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想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于是就去讨好别人,干什么事儿都去想着别人,但一味的付出是不存在的,必然期望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总是在失望中,那么愤怒的情绪就会慢慢凸显,直到最后的爆发。

同样,那些脾气暴躁的人,也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慢慢的将这种对待他人的关系模式应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尝过这种模式的甜头,更会痴迷于此。

我们必然能够找到“讨好型人格”和“易怒型人格”所对应的生存环境,他们也必然因为这样的性格特征得到过好处,并且一直痴迷于此,于是将这种模式一直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必然是一种轮回,反复的出现自己的家族序列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漫画源自插画作者汐沥:回想,当年也有梦!

你生气了,却不敢表达;不敢表达,是因为你害怕受到攻击;那你害怕什么样的攻击呢?

害怕影响双方的关系,害怕毁掉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许有很多原因。

但无论是那种情况,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结为自恋的表现。就是对自己说出的话、表达的观点,有一种深深的迷恋,一旦说出就会爱上这些话,就会想法设法去维护这些观点,从言谈和行为两方面去维护。

比如,自认为谦虚的人,会不自觉的在行为上或在言行上向这个方面靠拢,时时刻刻要表现出谦虚。但太过迷恋谦虚就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感情,就容易滑向谦虚的另一面,骄傲。

我们不可能一直保持谦虚,因为我们还知道另一个词儿,虚伪。你不懂得骄傲,一直压抑自己真实的情感,势必会表现的不够真实,这就导致了虚伪。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经说过“越谦虚就越虚伪”,经过我们上面的分析,再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那不是真实的你自己。

无法做真实的自己,类似的事情有很多。

比如,地铁里挤来挤去,有些人一直用胳膊肘顶你,或者胳膊放在了你的脑袋上,这时你一定很难受,但我们通常会劝自己,这么挤,大家都没有办法,忍忍吧!如果忍过了头,你是否又能够心平气和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述求呢,可能你只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暴怒。

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也是先忍忍,忍到最后又暴怒,孩子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被迫接受,于是你就更加痴迷这样的模式,因为孩子最终还是屈服了,这好像又一次证明了我们的这种模式是有效的,于是对此更加痴迷。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种压抑的行为,阻断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因为相互间的联系只能通过最真实的情感才能维持下去,只表达好的一面,而忽略坏的一面,那是不真实的世界。 就如同深度美颜后的美女,当真相见的那一天,你便深受打击,除非,双方永远不去构建深度的关系。

漫画源自插画作者汐沥:激情一直有,别压抑

上面的分析,并不特指对孩子愤怒的表达,而是针对愤怒的普遍话题。

我们总结为以下观点:愤怒是一种很普遍的情绪,虽然不能随意表达,但也不能过度压抑,要认识自己的问题,学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否则你的负面行为不可避免的要轮回到你的下一代。

关于如何表达自己对于孩子的愤怒,我们在前面的几节课中都有论述,这里就不在赘述。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希望你今天有收获,我们下节课见。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


文中漫画均得到作者汐沥的授权,再次表示感谢!

让我们随着这只特立独行的猫,进行一次自我成长之旅。

这是一只怎样的猫,请看《开篇:为什么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言的力量:愤怒,为什么不能畅快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