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部是各色人等都汇集的地方,我也工作好几年了,自然遇过不少让人遗憾甚至是悲伤的事情,今天说说其中一件。
一个78岁的老爷爷入院,他有很严重的胆结石,需要切除胆囊。这个手术难度不大,微创,外科医生对此驾轻就熟。唯一的麻烦就是病人年龄偏大,加上有较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所以进来后,主任老师就跟他家属说了,需要疗养一周左右,第一要务是先把把血糖控制住,身体机能也要调整到能够进行手术的状态,才能进行下一步。
最开始来陪护的只有他女儿,也是近60岁的人了,一直都很积极的配合做各种检查,一开始常常催问主任什么时候能做手术,但在医生耐心解释下,她最后明白术前调养的必要性,也就安静下来了。
到了第3天,病人的小儿子来了。据女儿讲,老人家较晚的时候才得了她弟弟,所以一直疼爱有加。但是,就是这个被老人万分期待的小儿子从他刚踏进病房开始,我们的护士就发现这个人思路有问题。
他对老父亲的请求总是很敷衍,甚至是不耐烦。只管着跟姐姐交头接耳,说个不停。护士大概听到几句,主要还是谈医疗费的问题。
小儿子一个劲埋怨姐姐为什么不在县城医院动手术,非送到省城来。不过在病房里,这种埋怨对我们医护来说,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后面的事情就逐渐朝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我们医护人员经常能见到这个儿子在过道上打电话,而接下来几天,来看老人家的人那是一波又一波,远比一般来看望的人多出许多。
疫情期间不让进,他们就聚在病区外面的大厅里谈天说地,儿子兴高采烈地接过各种礼品水果,还有红包。也不理睬护士的阻止,经常唆使着老人家从病床上下来,走出去会客。
直到有一天医生通知他们可以手术了,然后交代了术前需知,然后让他们签字。此时,儿子立刻站起来拦住了姐姐,对主任老师说,“我爸这两天精神还不好,再等几天吧。”
主任说:“检查结果都很好,没问题的。”
儿子说:“还是在等几天比较妥当……我们又不是不出钱……”
主任似乎明白了什么,也不废话了,说:“最多等两天。”
小儿子不置可否,走了出去。主任喊住了他姐姐,“你们家是你弟弟做主?”
大女儿笑道:“娘亲舅大,我当然听他的。”
主任叹了口气,说:“尽快手术吧,老人家身体经不起这么熬,发作起来很疼的。” 女人应承着出去了。
接下来两天,经常有不同的人来看望老人,里面有亲戚也有好友,形形色色,人数之多真得让我们叹为观止。
两天很快过去,主任又喊家属过来做术前谈话,开始前主任还特意嘱咐我们,办公室摄像头打开,录音功能也打开。我们有点吃惊,一般只有大风险手术才会这么做,这种小手术是不是过于小心了?
主任神秘地笑了笑,“你们看着吧。”
刚刚跟小儿子交代准备第二天手术事项,他开始嚷嚷,声音比平常起码提高了八度:“我爸都进来一周多了,除了检查花样多外,其他什么治疗都没有,怎么可能会好吗?现在一说就是要动手术,不好吧!”
主任沉稳回答:“我之前跟你说过了吧。”又面向大女儿,“跟你更是解释过好几回。你爸这个病一进来就确定了要动手术的,之所以没马上动,是因为他有糖尿病,又没控制好,需要先降糖。你说,是不是?”
大女儿满脸带笑地说:“是啊,是啊……”
小儿子更生气了,立刻打断他姐姐:“你啥都不懂,让人家骗了还不知道……”
大女儿只好不说话了。
小儿子气焰更甚,又说:“什么大医院,不想着怎么治病,就想着动手术赚大钱……”
我们怒了,主任也忍着怒气,说道:“那你到底想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当然是治病啊!”
“那就只能手术!”
“我反对手术。”
“那我们这里没法治。”
一阵激烈交锋。
旁边的师兄忍无可忍要发言,被主任一个手势制止了,拿出一张单子递给小儿子,说:“道理刚刚都讲过了,现在只问你一句话,到底要不要做手术?你不要手术在这上面签字就行,我也就不管了。”
“是不是签字就可以出院了?”
“是的。”
小儿子忽然口气莫名地缓和了:“你们这里医生水平不行,我换个医院。”
主任说:“你打算怎么办我管不着,也没法管,签字就行。”
小儿子飞快地签完字,拖着他姐离开了。
对主任老师的未仆先知,我们都有点奇怪,问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这种人比较少了,但是退回去一、二十年,我可是见多了。他们表面装作孝子,患者一入院,就通知各位亲戚朋友来看望老人家,等到来看的人差不多,红包也收够了,就要出院。出院之后就跟亲戚朋友说是没得治了,但是要别人信还得找个台阶……"
“就像刚才那样子,骂医生不给认真治,闹上一闹再出院就名正言顺了。”
我们听完都挺愤慨的。
儿子拿了钱财,又保住了名声,唯独老人被折腾得不轻,都说养父防老,但这种儿子真是白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