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内存学习

文章目录

  • 编译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 关于程序域的大小
      • 为什么要区分RW-data 和 ZI-data
    • MMU 内存管理单元

编译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关于程序域的大小

FLASH 空间占用 = CODE + RO-data + RW-data

SRAM 空间占用 = ZI-data + RW-data (运行时RW-data会从Flash复制到RAM中)

CODE : 代码区域 静态程序区域 存储到内部FLASH中

RO-data :常量 只读数据域 存储在程序中 不能修改 比如定义的全局变量 const 修饰的变量、数组等等 定义了变量然后使用 才会增加RO-data的大小,不使用的话 编译器会优化掉,就体现不出变化
RW-data: 初值非0的全局变量 必须存在flash中 可读写数据区域 定义的非零值的数据或全局变量 保存的时候是在FLASH中,运行的时候会驻留在RAM区域 例如定义的时候赋值非0的全局变量
ZI-data: 初值为0的全局变量 + 栈空间 + 堆空间 ZI-data = 最大栈大小(启动函数中已经定义好) + 最大的堆大小(如果不malloc,则编译器自动优化为0,一旦用了malloc就会占用全部大小)

栈空间 : 局部变量存储在栈空间,进入函数就申请栈空间,退出就自动释放归还给栈空间(C机制自动实现)

堆空间 : Malloc() 典型的申请函数 就会从ZI-data中申请一段空间,必须要free掉

为什么要区分RW-data 和 ZI-data

RW-data 存储的非0值 那必须要存在flash中 否则下次上电无法保存 运行时直接复制到RAM中去读取修改

ZI-data 一开始就是0 那么存在RAM中就可以 用来节约flash空间

MMU 内存管理单元

通常SOC 会有 可以有虚拟内存用来运行实际物理内存小于所需内存的片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片机通信,mc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