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第六章学后感

4月6日

阅读内容:第六章《请求帮助》

阅读分享:

摘录1:我坐在那里,一句话也没说。可是,我一开始辩论,就发现我回应对手的方式和上次一模一样。这个教训使我明白了:如果我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什么,而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会有怎样的后果。

感想:作者的这个例子引发了我的共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人会对孩子说,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但是却没有告诉孩子该怎么办,具体怎么做。这样的沟通,后续孩子的行为没有满足大人的期待是很正常的现象了。但如果一旦孩子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相信这时候大人又会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嘛,不可以怎么怎么样等之类的话。幼小的孩子无法指出大人在这类沟通中的问题,如果成人没有好好反思其中问题,可能一直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就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呀!这样想来,我家孩子小时候也有冤的时候。当然,现在长大了,冤不着他了。他知道我最近在学习《非暴力沟通》。已经有两三次了,我自己也没觉得自己表达上有什么问题,他就会说:“不是非暴力沟通吗?你刚才的话暴力了,知道吗?”为了给孩子树立学习认真的形象,我基本都放低姿态,“哦,是吗?我自己没发现,不错,可以,接受意见。”

摘录2: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感想:回想一下自己的表达习惯,有时候有这样的现象,对于某些事情有情绪,然后就会马上找人倾诉表达,讲完之后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想要达成什么目的,只是为了倾吐某些情绪。虽然这种情况一般找的都是亲密的人,但是今天的阅读提醒了我,在与任何人沟通之前,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需要,想要达到什么沟通目的,想清楚了再去沟通,这是一种值得培养的好的沟通习惯。

摘录3: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感想:

通过几天的学习感受到非暴力沟通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但是,是不是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就是为了达到我们自己的沟通目的呢?如果运用了这个方式,没有达到符合我们期待的结果,是不是代表着这个方式的失败呢?读了上面这段话,让我对非暴力沟通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良好的沟通姿态,是一种良性沟通方式,运用这种沟通方式,就算最后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但是彼此的关系是良好的,因为非暴力沟通重视彼此的需要和感受,即使我们观点不同,但这种方式能拉进我们心的距离。

作业思考: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的请求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我认为再出口之前,自己要换位思考一下,把自己当听众,讲给自己听。自己能听明白吗?听了后自己知道如何去做吗?我把这个问题提给了孩子,他说,那要你要问问别人是不是明白了,别人能明白就说明你说具体了。孩子只知道我在学习非暴力沟通,但具体内容他其实不知晓,这个回答仅仅是他自己的理解。但是也给了我一点启示,那就是我们提出请求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别人明白。同一个请求是否具体,对不同的人而言,答案可能不一样,有的明白了有的不明白。所以,在提出请求的时候,除了我们一般理解上的具体明确,是否应该适当考虑面对的对象的理解程度。

      今天第一次听到了“漏斗理论”,然后发现漏斗理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经常能体会到的呀,原来这些个现象是有这么形象的一个名字的。必须得感兴老师的领读和分享,每次听好领读视频再去看书,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又更深入了,这是站在老师肩膀上的学习之旅。同样我也把这个问题提给了孩子,并跟他简要解释了“漏斗理论”。他说,别人你不能保证,那你要先保证自己一开始说的时候是百分之百。我同意孩子说的,如果是一次重要的沟通,首先得保证第一步不出错,接下来如何几个环节如何避免,还真是个复杂的问题,要看具体沟通内容和对象等综合因素考虑应对方法,但是无论何种情况,请求反馈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书中也有介绍,从反馈中作适当补充。在孩子回答我的问题之后,我脱口而出了一句话:“最近你在听网课的时候,有没有漏斗现象?”孩子瞟了我一眼,说道:“你又是暴力沟通,我在好好回答你的问题,你却来问关于我的问题。”好吧,如何把非暴力沟通运用自如,把其精髓深植于潜意识里,老母亲继续修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第六章学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