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满和平静中,终于给充满变动不安的2022画上了一个句号。
22年的收获,都建立在一种逐渐自洽的人生哲学的基础上。
收获不仅指成就,也指年末时我终于能用一种新的视角接纳曾经的痛苦、压力和悲伤,包括这一整年,乃至更早之前已经成为我性格一部分的旧经历。
有一种斯多葛主义倾向,其实是在无意识中就已经形成的,即顺其自然,control the controllable.
在见过更多人、经历更多事以后,我隐约能察觉有一些改变已经在发生,只是内心里还有一台旧收音机在重复播放受害者思维的老调子。
内心斗争是无可避免的环节,在大量的信息杂音前摇摆不定是一种常态,但就是在一次次自我怀疑和拉扯后,还是一次次地选择和解,慢慢形成一种积极的惯性,才能一点一点调小旧收音机的声音,让自己能听到新的声音。
今年的改变,主要发生在对于人生规划和亲密关系的思考上。
今年有两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一句话是人生是一片原野而不是一条跑道,另一句话是允许一切发生。
21年以考研为由把自己缩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壳里,但22年没有等来开花结果,反而被骤增的不确定性压倒。一个人在北京实习,租房,春招,调剂,申请,一遍一遍地跟家人解释自己的打算,假装自己思路清晰有规划,实际上自己也没有把握。
下半年来到港中深是一个阴差阳错的选择,但是我觉得非常幸运。从广告学跨专业到城市学,某种意义上对我来说是一种解放。我本身没有很强的物欲,也对包装自己不甚感冒,工作时常有一种成为消费主义帮凶的自我怀疑,真正对我有吸引力的是创意迸发的时刻,但是数据驱动的评价体系让创意成为了最不重要的东西,而跨到社科终于让我有机会回归到我最感兴趣的人本身。
在港中深的半年有一种理想精神和人文主义复苏之感。开学听一听秋招讲座,尝试找了两三周实习,最后决定还是好好享受本就短暂的校园生活。看《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时候,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条笔记是「人一定不要为了解决自己的无所事事就随意让自己背负一些本不感兴趣的事,要珍惜悠闲和空白。」和朋友们办了展览,接触到共益组织的议题,去上海参访社会创新组织,在公益组织绿色蔷薇度过跨年夜,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生活方式。
之前我一直劝慰自己,人生就是该走的弯路一条都不会少,现在我发现,本来就没有什么捷径或弯路,我们在做的只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地图。
今年仍然感恩自己的朋友们,也感恩家人给的支持。翻了翻自己的记录:
3月13日,那天特别想家:「我真的 真的 真的 真的 好想家啊 居然只是刷了朋友圈一个随手拍的视频就哭了好久 半个月以来冷静到麻木的状态 在一瞬间被熟悉的美给轻易击碎了 我都快忘记 这个季节的福州已经枝繁叶茂 被阳光镀上漂亮的金色 春天新生的叶子冒出来 原来的叶子就会随着微风很轻柔地落下 而现在的我却还在北京的出租屋里看不见春天 以前以为自己是个不会恋家的人 但是我现在好想 好想 好想回家」
3月19日,还在犹豫要不要申研:
「和朋友们聊过以后,我非常庆幸我身边的人还是有着清晰的头脑和远大的目标的,至少在我目光短浅畏畏缩缩的时候,帮我看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就是为了探索better me,也让我确确实实地开始憧憬起一个more confident的自己。」
4月6日,忘记了是因为什么,可能只是单纯地想念朋友了:
「好想我的朋友们啊 呜呜呜 真的很想见面」
4月15日:
「今天和妈妈打电话,说姥姥听说我最近的情况以后让我不要怕,一切都有家里支持我,一下就被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感动哭了。在别人关心你在做什么要做什么的时候,有人能纯粹地安慰你相信你,真的好宝贵。」
5月25日,收到港中深的offer,终于尘埃落定:
「感谢我的家人 朋友 老师 还有可爱的赛博友邻们 给予过我的所有帮助 鼓励 支持和勇气」
9月24日,开完PL的会,很喜欢这群人:
「感觉最近认识的新朋友们都有这种可爱的特质 很喜欢 人找到合适的地方真的很重要 最近接受到很多外界评价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感觉你走进这间屋子的时候就属于这里』 很触动 很感谢 主要是感谢遇见」
10月2日,跟大洋彼岸的朋友打了一通电话:
「每次和朋友深聊完就会非常感谢朋友赋予我的能量 又会重新开始觉得自己和世界非常可爱 爱别人之前先好好爱自己」
10月6日,回学校了,炫耀一下姥姥亲手剥的虾仁:
「在动车上吃速食拌面也能享受到满满的手剥虾仁 是姥姥的爱」
11月5日,反思人与人的异质性:
「现在基本能比较坦然地接受朋友们的『缺点』 因为接受这就是他们性格特质的一部分 是伴随着他们成为我所喜欢的人的过程中的一部分 有了这种认知以后对自己好像也可以宽容一点」
11月20日,感情很受挫的一天,朋友的话是我的镇静剂,在朋友圈向全世界宣告:
「做友宝女狠好!」
12月4日,心情很差,想化悲伤为食欲,但凑不出局,被很照顾我情绪的朋友感动:
「呜呜呜 虽然最后也没吃上 但还是感谢真诚善良体贴别人心情的朋友」
感谢你们成为我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回顾下来觉得还是很幸福。
但其实,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可以让我这样直接坦诚地表达我的需求和情绪,有一个需要面对的事实是,朋友们并不总是能在身边,大部分时候所处的社会关系其实都并不那么有安全感。
有的时候我连对最好的朋友也会尽量控制自己的倾诉欲,特别是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会用一次长谈来给自己充电,但大部分时间的思绪还是会尽量自己消化。这或许是一种推己及人?太过独立,所以就生出了一种很强的边界感。
我习惯主动去约束自己不要越界,在明明可以求助别人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反复告诫自己不要麻烦别人,把自己一次次陷入到一种好像孤立无援的境地。
我一直很清楚,这种边界感可能是我阻碍进入新的亲密关系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之前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它。现在我意识到,其实根源是一种害怕拒绝的恐惧感。
李银河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爱,一种是得到回应的,另一种是得不到回应的,而后者是大多数。世界不会总按你期望的方式运转,学会面对不确定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我们总是在说要爱具体的人,所谓具体,就是放下自己的预设和想象,在真实的相处里建立关系。其实只要允许一切发生,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想通了这一点,是我2022年很重要的一件事。22年之所以说在圆满中结束,可能就是因为在最后一天,我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有勇气坦诚,这对我来说应该会是个很好的新开始。
2023年,要做什么呢?
健康地活着,建立健康自然的关系,继续保持思考,保持坦诚,自信自洽,勇敢地接受不确定性。
属于你的,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