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

我读书,不喜读悲剧。红楼梦后四十回,读一遍则罢,不是因为有人说高鹗狗尾续貂,毕竟以我的水准,其实看不出文字之高下,只是因为结局太过悲切,不忍卒读罢了。三国,水浒,莫不如是。

前几日读汪曾祺老先生的《大淖纪事》,写到莲子落水,一人昏睡屋中,被那匪兵刘号长侮辱,心里就痛惜得紧,那一段落我是飞着看的。就例如看神雕,小龙女失身那一节,同样如此。直言作者心狠。

悲剧伤神,文字传神处,若为至悲处,传递的那种哀伤与忧愁,真的会让读者落泪。我看《平凡的世界》,田晓霞之死;《天龙八部》阿朱之死,都让我悲从中来,涕泪满面。

《浮生六记》中,《闺房记乐》写尽三白与芸娘的爱情琴瑟和谐举案齐眉,真有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感。心里的愉悦真是不可形容,及至《坎坷记愁》,情势如瀑布急流而下,流言,中伤,污蔑,辱骂,驱逐,最后落得这对可堪羡慕的鸳侣颠沛流离生离死别,真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由喜悦至悲别离,人间世的捉弄总是如此,怎么可能总是甘甜的美味?书读至此,心境一下晦暗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谈何容易?

从某种角度讲,书的作者可比造物主,因为他可控制书中人物的生死,而小说则是一方世界。但又不尽然,路遥写完田晓霞死后,悲从中来,哭泣道:“晓霞死了。”这种悲哀不能自己。晓霞不是他写死的吗?那是因为一个人物在好作者的笔下,一旦被创造,就有了独立的情感,成为了自由的人,不再被作者控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