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也可以称之为修行。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只是一种方法论,并非是掌握了一种成仙悟道的法门。

       修行是一种愉悦的人生体验。

        一、修行?

        网上说印度有一位名叫阿马尔·可杰的苦行僧为了修行,自1973年开始,把自己的右臂举在空中不肯放下,长达38年。现在,他的这只手臂已经定型在右肩上,动弹不得,他也因此成为印度人心中湿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毁灭神)的象征。像这类自虐型的修行,我向来是不屑的,可以说是误入歧途,修行的人身上应该有一种仙风道骨,豁达洒脱的气质,如印度苦行僧这类弄的自己蓬头垢面,畸形怪状的应该是异化的或者魔化的修行。

        二、束缚?

        公元前22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

        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没找着,亚历山大不得不佩服戈迪亚斯王。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于是,亚历山大拔出剑来,对准绳结,狠狠的一剑把绳结劈成了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三、阳明心学?

        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功(完成大事业)、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称为三不朽,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儒者的追求。能到达此种境界的就是明代的王阳明,其“心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

        当然,如此伟岸之人我是难以企及项背的。带着一种虔诚和仰视,我购买一本《传习录》,翻了不到十几页,我便读不下去了。尽管有好多名人的大量注解,说实话,看了注解更不懂。那几天正巧看了新版的《侠客行》,一时受了点启发,说不定这些注释就是让人误入歧途的。往往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人无所适存。

        我对心学的感悟很简单,就是真实和谐。内心和外在言行保持一致,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个体与社会和谐统一。可以这样理解,行为按照内心真诚的想法去动作,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聆听万物的呼吸,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保持协调统一。随心而动,随意而行,合乎天然,通透身心,人情练达,处处融洽,岂不是无往不利,无坚不摧。“天人合一”的境界还是不够,还要做到“脱凡入圣”。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