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终结》| 八光分文化解读

关于作者

艾萨克·阿西莫夫,俄裔美籍作家,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曾获雨果奖和星云终生成就“大师奖”。他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至今仍然是机器人科幻小说的创作原则。他一生创作和编辑过的书超过五百册,包罗万象,被誉为“神一样的人”。美国政府为了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授予他“国家的资源和大自然的奇迹”的称号。

关于本书

《永恒的终结》是阿西莫夫完成于 1955 年的杰作。这本书是阿西莫夫第一本以时间旅行为题材的科幻小说,讲清楚了关于时间旅行的秘密,并且为这个门类开辟了新的方向。

核心内容

人类掌握时间旅行技术后,成立了永恒时空这一组织,通过时间旅行来改写现实。虽然永恒时空赋予了人类暂时的安宁,却也带来了难题。安于当下的人类将永远蜗居地球,直至灭亡。主人公哈伦原本是永恒时空的骨干工作人员,在经历了种种遭遇后,最终亲手毁灭了永恒时空,把人类从时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图片发自App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给你解读的是著名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科幻经典著作《永恒的终结》。刚看这个书名你可能会觉得很纳闷,永恒,怎么会终结呢?永恒本身不就是 “没有终结”的意思吗?

其实,这个看起来自相矛盾的书名也暗示这本书最烧脑、最有趣的部分:也就是时间旅行中的悖论问题。在这个音频里我们会给你详细讲解。

在接下来的 30 分钟,我们一起来讲述关于这本书的三个话题,他们分别是:一、为你讲述书里脑洞大开的时空设定;二、探讨时间旅行和太空旅行技术的利弊;三、阿西莫夫关于人类应该走向何方的思考。

《永恒的终结》是阿西莫夫第一本以时间旅行为主题的科幻小说。所谓“时间旅行”,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一个时间点移动到另一个时间点,可以往前回到过去,也可以往后抵达未来,这几年非常火爆的“穿越”题材,其实也可以算时间旅行的一个子类型。时间旅行是科幻作中里长盛不衰的主题,这个类型最早的作品,要追溯到英国作家威尔斯在 1895 年发表的小说《时间机器》,随后,“时间旅行”这个概念就在大众文化中渐渐普及了。很多科幻作家都写过。而阿西莫夫这部《永恒的终结》能成为这个领域的经典作品,是因为他给时间旅行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说起阿西莫夫,你可能不会陌生,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到今天仍然是机器人科幻小说的创作原则。阿西莫夫一生产量极高,创作和编辑过的书超过五百册,内容涵盖科学、数学、历史、文学好多领域,被誉为“神一样的人”。我们每天听本书还解读过他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美国政府为了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授予了他一个称号,叫“国家的资源和大自然的奇迹”。

《永恒的终结》这本书的灵感来源很有意思。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阿西莫夫正在波士顿大学教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中发现了一套《时代》杂志合订本,翻看的时候就发现,在二十年代的一个广告中,居然印着一幅核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图像。但我们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是 1945 年爆炸的,蘑菇云怎么会在二十年代出现呢?然后他细看了一下,他才发现这实际上是黄石公园间歇泉的图像。等于是他看错了。但是,电光火石间,另一种可能性进入他脑海:时间旅行。他想,要是这个年代错误的蘑菇云图像是一个讯息,它是由一位神秘的时间旅行者留下的,那么背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正是这个想法促成了《永恒的终结》的诞生,而这个广告里的蘑菇云也成为了书中一个精彩的桥段。

下面,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

故事发生在未来,人类在24世纪掌握了时间旅行技术,掌握这个技术之后,人类就能在一般时空修改过去的各种事件。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一般时空,一般时空就是指按照线性时间轴发展的时空,也就是普通人生活的时空。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首领,这些都是在一般时空中发生的事情。人类掌握了修改一般时空事件的能力之后,就能消除那些可能给人类带来浩劫的危险因素。比如在一个关键时刻,弄坏一辆车的离合器,就能避免未来的一场战争。而这个负责修改一般时空事件的组织,叫“永恒时空”。这个组织生活在一般时空的时间线里,和一般时空没有关系,不过,这个组织不是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因为在一般时空中有两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而这两个时间段不能触碰。

第一个时间段是 24 世纪以前,也就是永恒时空出现之前。这段时间里,时空是静止不变的,只能观测,不能改变,所以叫原始时空。只有24世纪往后的事件才能修改。第二个时间段是7万世纪到25万世纪,叫“隐藏世纪”。这十几万个世纪连观测都没办法更不用说修改了。在这个时空住的人是更高级的人,技术比永恒时空更先进,叫做“隐藏之人”。隐藏之人也能时间旅行,但他们只是观察历史,基本不去改变。而且,他们还把自己的时空保护起来,也不让永恒时空的人到那个时空里去改历史。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隐藏之人发现,如果总是通过时间旅行去修改历史,是治标不治本的,人类文明永远只能蜗居在地球,最终还是会灭亡。所以,隐藏之人主张发展太空技术,冲出地球,建立星际帝国。他们一边发展自己的科技,一边寻找机会摧毁永恒时空。这就是故事的基本设定。

故事的主人公叫安德鲁·哈伦,咱们就管他叫哈伦吧。哈伦是一个生活在永恒时空的人。他的具体工作就是乘坐时间机器,进入一般时空,调整和修正历史。同时呢,哈伦非常迷恋原始时空,可以说是个历史爱好者。他的一大爱好就是阅读和搜集各种原始时空的书籍和杂志。他最精彩的收藏是一套完整的古代新闻杂志合订本,这套合订本在故事后来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里的灵感就是我们前边说过的,阿西莫夫在波士顿大学图书馆中发现的那套《时代》杂志合订本。

在一次任务中,哈伦遇到了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诺伊,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了。为了能和诺伊长相厮守,哈伦做了一件违反组织规定的事情。他擅自修改了诺伊的人生轨迹,把她从自己原来的时空里带走了,送到隐藏世纪里把她藏起来了。但是,哈伦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姑娘的出现却让永恒时空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里。

这就是故事的大致背景,下面,我们分三个部分来为你解读整部小说。

第一个部分,我们聊聊作者在小说中开了哪些脑洞,阿西莫夫怎么把老生常谈的时间旅行题材写出新意的,又怎么解决时间旅行中的悖论问题的? 第二个部分,我们探讨一下这本书的真正用意。在面对永恒时空所带来的道德和情感、当下和未来的矛盾的时候,人类个体和整体会如何选择?时间旅行和太空旅行,究竟哪一个才能带给人类真正的未来? 第三个部分,我们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时间旅行有没有可能,然后结合时代背景,讨论阿西莫夫为什么会写这本书?

第一部分

我们先谈第一部分,从书中的脑洞入手,看看这个神奇的“永恒时空”是怎么分工、怎么运作的。

首先,永恒时空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一般时空的年轻男性,他们都是被选拔出来的普通人,年龄都必须在15-16岁之间,而且未婚。这里要说明一点,虽然这些人在永恒时空工作,但他们跟普通人一样,也会经历生老病死。在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永恒时空后,他们还要在学校中接受十年的训练,才能毕业。

我们先来说观测师,这是一个初级职员,可以理解成搜集数据信息的人。观测师的任务就是到一般时空的某个节点里去,通过观察和体验带回关于当时现实的第一手材料。这些资料必须冰冷客观,不能带有任何主观色彩。而观测师带回的材料,将会被送到计算师那去。他们负责把数据输入到运算机器中,经过计算之后,再分析出无穷无尽的现实可能性,这样才好交给更高级的人,决定哪些历史需要修改,哪些历史不用修改。而这个修改历史的过程,叫做时空变革。主人公哈伦的直属上司就是永恒时空的一个王牌计算师,他主持过的时空变革比任何人都多,堪称“活着的传奇”。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时空变革都会影响到千万人的命运,所以需要最重要的人出现,他们叫做规划师。规划师就是决定一般时空的历史走向、谱写历史的人。他们要决定对哪些人进行人生规划,当然并不是所有普通人都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规划师们一般只会有选择地规划某一些人的人生,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是随着历史的改变而改变的。

该分析的分析好了,该规划的也规划好了。最后一步,就是派人到一般时空里,启动时空变革。启动变革也有个原则,就是做的修改越小越好。有点像我们熟悉的蝴蝶效应,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蝴蝶扇几下翅膀,就可能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要启动时空变革,就相当于找到那只蝴蝶,让它扇动翅膀。做最小的修改,办最大的事。这个工作是由第四个岗位完成的,他们叫做时空技师。我们的主人公哈伦,就是时空技师。

时空技师根据所有搜集到的资料信息,判断出这个最小的修改,然后通过时间旅行,到达现场去完成它,干的都是一些看起来特别小的事,比如打翻15世纪的一个花瓶,把35世纪一个迷路的孩子送回家,等等。但是就是这么一次小小的时空变革,将改写千百万人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时空技师的手上拥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因此永恒时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时空技师打个哈欠,一万亿人的命运就完全改变。”永恒时空里也有失败者,像那些考核不达标的新手,或者犯了错误的观测师,都会被派去做后勤,管理食物和水,倒垃圾,维护电站等等。

我们总结一下,一共四个岗位,观测师负责收集数据,计算师负责做数据分析,规划师负责制定历史剧本,而时空技师负责把剧本落实成真实发生的事情。

说到这儿,我们很容易看出来,永恒时空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封闭社会,大家分工明确,任何对现实的改动都要经过非常严密的流程。这就是小说关于永恒时空的基本设定。那接下我们要问一个问题。既然永恒时空能改变一般时空里的历史,那些被改变的历史去了哪里?所以,悖论就来了。

时间旅行作品中,最烧脑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悖论,比如著名的“祖父悖论”, 如果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就把祖父杀死了,那么你就会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不会有你,那你又怎么回到过去杀死祖父呢?又比如“命定悖论”,现在对过去的改动,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最终都不会对现在的局面有任何改变,改和不改没什么区别。在《永恒的终结》这本书中,阿西莫夫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诡异的场景,也就是遇到自己。

哈伦在时间旅行中遇到了他自己,这可把他吓坏了。时空技师会反复进入一般时空,按照规定,当他们再一次进入一般时空的时候是有讲究的,应该选在自己上次离开后尽可能久一些的时间点。因为如果时间间隔太近,一旦计算失误,就可能遇见自己。哈伦曾经先后六次去过同一个地方。在第五次行动中,哈伦在一个食物储藏间放声大笑,突然听到隔壁发出了“砰”的一声。而第六次行动中,哈伦听到隔壁的食物储藏间里有人大笑,他突然意识到他遇到了第五次行动的自己,手里胶卷袋“砰”地一声掉在了地上。这让哈伦吓得魂飞魄散,他害怕这会对现实造成难以想象的后续影响。

那书里是怎么解决这个悖论的呢?阿西莫夫的答案是:其实,时空悖论根本不存在!为什么呢?书里将自己遇到自己的现象分为四种情况。下边我们分别来说一下:为方便起见,我们把物理时间上出现得比较早的人称为 A,现后来出现的称为 B。

第一种情况,A 和 B 谁也没发现对方,或者没有明显影响到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相遇,后果可以忽略不计。第二种情况,出现得比较晚的 B,看见了 A,但 A 没有看见 B。这种情况也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因为 B 看见A,只不过是看见了他自己早就知道的事,不会引发新的变化。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分别是,A 见到了 B,但 B 没看见 A,以及 A、B 彼此发现。这两种情况中,真正麻烦的是出现比较早的 A 看见了比较晚的 B。这样一来会引发各种问题,这样他就会发现,自己至少可以活到 B 目前的年龄,做出 B 目前的举动。

而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未来,哪怕是最粗浅的了解,他也会因为这个了解而做出一些举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未来。在那个改变之后的未来里,B 就不会回到过去和 A 相见,或者至少不能让 A 看见自己。在新的现实中,过去那个被改变的旧现实就不会出现。A 永远不可能见到B。这样看来,一旦在时间旅行中出现了导致悖论的情况,现实就会自动作出调整,避免悖论发生。

在这本书里,阿西莫夫就使用了这种时空观来编织故事。小说情节里还有一个精彩的例子。在小说一开头,主人公哈伦收到上司布置的神秘任务,要教一个新手学习原始时空的历史。经过一番曲折的情节,哈伦发现这个新手竟然就是在 24 世纪发明了时间旅行技术的人。而哈伦真正的任务,就是要送这个新手回到 24 世纪,让他发明出时间旅行技术,然后串联起所有因果链。这里的历史是一个完美的闭环,但是却在执行任务中发生了意外,哈伦把这个新手在时间线中弄丢了!他把新手送到了 20 世纪,而不是 24 世纪,更糟糕的是哈伦还没法准确定位到底把这个新手送到哪一年了。这可把所有人急坏了。

但幸运的是,现实自动发生了改变,前边我们说过,哈伦收藏了一套古代新闻杂志合订本,这个合订本上随后就出现了一朵蘑菇云的广告。显然,那个时代不该出现蘑菇云,这是新手刊登的联络暗号。顺着这个暗号,哈伦终于定位到了新手所在的具体时间点,挽救了局面。所以在小说中,现实是有惯性的,也就是说现实总是带有一种自我修复的倾向,所有的因果链都会进行自我调整,在不同的现实中一次次闭合起来,每次都会导致特定的事情发生,但它的完整性是不会被破坏的。所以在这样的设定下,时间旅行的悖论便不存在了。

第二部分

说完时间旅行的悖论,我们进入解读的第二个话题,也就是阿西莫夫写这本书的真正用意。他通过描写时间旅行带来的核心戏剧冲突,试图表明人类未来的发展,必须选择太空旅行,而放弃时间旅行技术。

我们还是回到小说的情节里。刚才我们说到,哈伦为了能和自己心爱的女孩诺伊厮守,擅自改变诺伊的人生轨迹,偷偷把她藏到了隐藏世纪。可是后来,哈伦在隐藏世纪中受到了未知力量的阻挠,导致他回不去诺伊藏身的时间段了。

刚开始,哈伦以为是永恒时空的高层人员发现了他的这个违规做法,特意设置障碍,但是后来他调查发现,高层并没有采取什么手段阻止他。这时候,突如其来的爱情,加上各种巧合,哈伦就开始有点怀疑起诺伊的身份。 在去 20 世纪寻找新手的过程里,哈伦终于再次见到了诺伊。但这次再见面,曾经的心爱之人,却好像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时候哈伦发现诺伊和他不是简单的爱,诺伊是带着任务而来。诺伊并不希望哈伦把新手送到正确的年代,这两人就开始激烈争论,人类该选择什么发展方向。他们两个人的观点,正好也代表了永恒时空和隐藏世纪的观点。

哈伦代表了永恒时空的观点。他认为,现实的演进相当随机,很难预测,根据过往的历史教训,无论是瘟疫,还是科技的崩溃,或者是科技高度发达导致的核战争,这些都是原始时代的人无法阻止的。但如果有了永恒时空,能修改历史,就可以把这些危险因素降低,甚至消除,这就能让现实变得更好。总之,哈伦认为永恒时空是好的。而诺伊代表了隐藏世纪的观点。因为隐藏世纪的人有更先进的技术,他们能预测到人类的未来。他们看到人类在未来能掌握星际旅行技术,到达各个星系的时候,所有的星球都已经被其它智慧生命占领,人类只好退回到家园。又过了几千个世纪,人类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所在的星系资源耗尽,最终灭绝。因为对现实的理解不一样,永恒时空跟隐藏世纪的人对发展什么技术,观点也不一样。永恒时空主张发展时间旅行技术,隐藏世纪的人主张开发太空技术。

永恒时空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时间旅行技术的开发,他们觉得太空技术没用。根据他们的观测,任何太空旅行技术最多持续一两千年。一旦人类在太空里呆烦了,就会放弃太空殖民地,返回故乡。再过上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又重新出发,然后再一次放弃,不停地循环往复。所以,发展太空旅行是对人类智慧和劳动的浪费。而隐藏世纪的观点就不一样,他们认为,只要永恒时空存在,人类就会不停地修改历史,不停地消除危险因素,换来一个看起来更好的未来。这么做的最大问题是,人类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最后就蜗居在地球上,结局是自取灭亡。

要是人类把精力用来研究太空技术,那人类抵达其他星系的时间,就会提前一亿年。那时候那些星系还没被外星人占领,人类能先到先得,然后在整个宇宙里繁衍生息,这个,才是人类未来的辉煌。

这么一对比,隐藏世纪的人就认为,永恒时空是阻碍人类飞向太空的障碍。小说写到这里,也揭示了女主角诺伊的真实身份。原来她是一名来自隐藏世纪的特工,她与男主人公哈伦的相遇相恋是设计好的,诺伊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哈伦来毁灭整个永恒时空。

永恒时空和隐藏世纪的冲突,其实就是选择当下还是选择未来的冲突。对永恒时空而言,当下的幸福和安稳最重要,他们也愿意扮演“上帝”的角色,指挥着人类社会朝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但对隐藏世纪来说,人类的未来更可贵,他们并不想强行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万事万物都应该遵从自己的发展规律。在今天看来,这就是对待发展的两种态度: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在当下;还是先苦后甜,给未来铺路。

面对这一对矛盾,阿西莫夫是什么态度呢?他在小说里做了这么个设定,永恒时空里的人不能有恋爱和婚姻,他们只能跟一般时空的女子暂时交欢,但是不能组织家庭。主人公哈伦的上司曾经爱上了一名女子,为了能一直和对方在一起,上司违反规定,对女子的人生轨迹做了微调,但是最终导致了儿子终身瘫痪。等于说让这个孩子成了牺牲品。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阿西莫夫不支持时空变革。中国有句老话,“是药三分毒”,药物再怎么有效,都会有副作用,服用时间越长,副作用可能就越明显。时空变革对于当前的现实是一剂良药,能解决一些紧迫的社会问题,可以换来短时间的安宁,但它的副作用其实是埋下了的。无数次时空变革,累计下的副作用就是无限推迟人类真正掌握星际旅行的时间,而这对于人类文明是致命的。所以,阿西莫夫的态度就是,放弃时间旅行技术,向太空进军。故事的结尾就能说明这一点。小说的最后,诺伊向哈伦描绘了没有时间旅行的美好未来,哈伦终于被打动,他亲手毁灭了曾想要守护的永恒时空。把人类从时间的枷锁里解放出来,放手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第三部分

了解了阿西莫夫写作本书的真正目的之后,我们进入最后一个部分的讨论,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时间旅行的可行性,然后结合时代背景探讨阿西莫夫为什么会写这本书。

首先,关于时间旅行是否可行,科学家一直争论不休。

理论上,时间旅行是有可能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时间是相对的,我们坐着一艘接近光速的飞船去旅行,那我们身边的时间就会流逝得很慢,而地球上的时间是正常的。所以,在我们回到地球的时候,就能出现穿越到未来的效果。而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又预言了时空扭曲的可能性。科学家认为,如果时空被扭曲到一定程度,就能产生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虫洞,穿越虫洞我们就有可能回到过去。但在现实中,与时间旅行有关的实验从未成功过。

比如 2009 年 6 月 28 日,物理学家霍金进行了一场关于时间旅行的实验。他举办了一场派对,邀请时间旅行者参加,不过,请帖是在一年后寄出的,只有来自未来的人,才能收到请帖。结果不出意料,直到派对结束,都没有任何一个人现身。实验失败了。当然这个实验更像是一个科普活动,但霍金希望通过它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时间旅行是不可行的。再比如 2011 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模拟出了 137 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光和时间流动的情景。他们采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让光发生扭曲,来模拟出宇宙中发生的事件,比如光在黑洞中的一举一动等。但实验结果同样表示,时间旅行不可能实现。

那么,阿西莫夫本人对待时间旅行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他在 1986 年出版的《未来之日:十九世纪眼中的 2000 年》这本书里明确表示“时间旅行在理论上不可能,实际上不可行”。既然如此,为什么阿西莫夫还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创作这个时间旅行故事呢?

我们不妨来看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本书写于 195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在美国和前苏联间爆发,持续不断的政治冲突、军事战争和经济竞赛,让整个世界陷入对于未来的迷茫之中。美国和前苏联都建造了可以用来发射物体到太空的导弹,太空竞赛开始慢慢萌芽。整个人类的目光都转向了太空,当时的人们觉得太空才是希望。

而阿西莫夫对太空旅行的态度非常乐观。他构想了“永恒时空”这样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时间旅行组织描写这个技术和它带来的问题,最后探讨的还是那个时代所关注的人类的发展方向。永恒之人用时间旅行消除了灾难困苦,营造了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和对自身命运的掌控感,而代价却是抹杀了人类飞向太空、走向辉煌的可能。阿西莫夫借女主角诺伊之口告诉我们:人类要想不断进步和发展,关键不是避免灾难,而是战胜它们,因为存亡的危机感,才是驱使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人类才能走向发展的高峰。这本小说正折射了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唯有不断开拓进取,征服新事物,人类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巧合的是,与阿西莫夫一样,霍金否认了时间旅行也肯定了太空旅行。霍金在采访中说:“我相信从长远来看,人类必须走向太空,这是未来人类生存的保障。”

人类历史上非常聪明的两颗头脑,对于人类的未来都做出了相同的预测,飞向太空,也许真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总结

《永恒的终结》这本书就给你解读到这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本书的三个重点:

第一,永恒时空是人类自主决定命运的发明。这是一个分工明确的阶级社会,有自己独特的时空观,因果链会自我调整,时间旅行造成的悖论并不存在。第二,永恒时空给人类带来了难题。面对当下和未来的发展矛盾,永恒时空和隐藏世纪有着本质的分歧,永恒时空选择安逸的当下,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时间工程的开发,而隐藏世纪则选择具有风险的未来,主张发展太空旅行技术。第三,阿西莫夫并不相信时间旅行,他用《永恒的终结》一书,预示了人类未来的走向,表达了征服太空的美好愿景,这一主张开拓进取的态度,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小说的最后一段,阿西莫夫终于揭开了“永恒的终结”这个书名的谜底 :永恒的终结,是无限的开始。永恒时空结束了,人类的征服太空的无限时空就此开启。阿西莫夫的这部小说为时间旅行这一类型文学开辟了一个新方向,时间旅行故事不再局限于讲述主人公穿越时空的冒险传奇,更对时间旅行技术本身以及它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时空观,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宇宙。

阿西莫夫还进一步得出结论,人类文明如果要发展,就必须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时间旅行技术只是对因果链的修修补补,而发展太空技术才是人类的未来所在。阿西莫夫在后来的小说《基地》中透露,正是永恒时空的灭亡,让人类走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

撰稿:八光分文化、范轶伦

具身体验,创造想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恒的终结》| 八光分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