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埋怨孩子不听话?那是因为你没有帮他养成好习惯

赶紧对照下,你在育儿的路上有过哪些自以为很对,实则陷入养育误区的行为。

1、你是否会让孩子见了人就打招呼问好,以为这会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2、你是否会在孩子哭泣时赶紧转移他的注意力“看,那有只小花狗”,并为能立刻停止了他的哭泣声,而感到沾沾自喜?

3、你是否认为和宝宝用叠音词说话,如:吃饭饭、喝水水有趣而乐在其中?

但《孩子的一生早注定——跟奶舅学幼儿习惯养成》这本书,告诉你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并不科学。这本书的作者吴斌是中科院幼儿成长指导项目专家,幼儿发展研究者,微博十大科普大v。他的代表作《可改变的人们》一经发表,就获得了阅读量700多万次的阅读量。他的团队专注于1~3岁幼儿发展追踪研究,在过去4年追踪研究幼儿及家庭近200个,分析幼儿文本案例1000余个,研究成果得到30万养育者,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及领导的关注。

在《孩子的一生早注定》这本书中,作者吴斌就讲述了以上几个行为之所以是误区的原因。

我国是礼仪之邦,很多人都认为和人打招呼是一种礼貌的行为,作者吴斌在书中表示不足三岁的幼儿,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在学习的状态,并不明白和人打招呼这种行为有何意义。如果幼儿本身说话比较早能够很好的与人打招呼还好,如果幼儿本身说话能力欠佳,家长总是强迫幼儿打招呼,就会造成幼儿自信心的缺失,也会影响其语言发展的进程。

许多人为了停止孩子的哭泣,都习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孩子正哭着哄不下的时候,你突然跟他说“快看,那有只小花狗”或什么别的东西,他就会立刻停止哭泣,顺着你指的方向看过去。也许刚开始他能够立刻的停止哭泣,但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对转移注意力方法的“免疫”的提高,孩子会越来越不相信养育者的话,造成对养育者信任感的缺失。

许多养育者尤其是一些年长的长辈,喜欢用叠音词和孩子说话,以为这样能够更好的与孩子交流。但这种表达方式会增加孩子理解语言的困难,进而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

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也会更省心

每次去邻居家玩,看到她家两岁的女儿自己坐在餐桌边吃的津津有味,我都很是羡慕。想起自家的娃是哄着、换着花样的让他吃,他都不吃。家里的长辈有时为了能让孩子吃口饭,甚至追着喂他吃饭。看到书中的解释我才知道是因为我平时没有给他养成自己用餐吃饭的良好习惯,书中说道应该在孩子一岁前就帮他养成吃饭时坐在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餐具进食,这样会帮他建立起和吃饭有关的规则意识。另外,让他自己自主的进食,不仅会锻炼他手指的精细动作,也可以帮他养成良好的进食好习惯。

了解孩子行为发展的三个阶段

大家都知道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我们人生的重大意义。但养成好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并一边探索,一边发现,一边总结。

和会表达会描述的成人不同,幼儿的行为习惯更需要研究者的观察和持续追踪,作者吴斌通过对近200个幼儿的持续追踪发现,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一共有如下三个阶段:感知世界,理解成长,适应未知。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通常是靠着自己的生理本能来感知这个世界的,比如饿了会哭,高兴了会笑,吃饱了会玩。这个阶段通常在一岁半以前。

随着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会去探索周围的世界,一岁半至两岁半是理解成长的阶段,比如,一个着急要喝水的宝宝,当妈妈告诉他水烫后,他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仍坚持要喝水,当他喝到烫的水后,感受到了口中的疼痛,他就会明白烫原来是这样的感觉,然后当他妈妈再次对他说水烫时,他可能就不会立即去喝烫的水了。

第三个过程是适应未知,随着孩子长大,孩子也会有社交的需求。孩子跟单一养育者有可能表现出同样的模式,比如想要某样东西,会经常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而当这个养育者把他交付给别的家人来带时,当他发现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许就会停下哭闹,会去想别的方式,比如好好的同家人商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奖励机制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许多人表示在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时候,要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但也有不少人表示给孩子奖励,会惯坏孩子,让孩子变得功利。其实不然,如果能够给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奖励机制,对幼儿早期的习惯养成是非常有利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也就是一岁半之前,给他的主要是生理上的奖励,给他吃饱、穿暖、逗他玩,这样孩子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也会更好的成长。

当孩子到了理解成长阶段,也就是一岁半至两岁半的时候想要很好地运用奖励机制,就可以使用外部奖励,比如开车时想让他坐安全座椅,但孩子有时会觉得坐安全座椅比较束缚,而不配合大人,这时如果养育着给他喜欢的东西,比如面包或者酸奶,他就会乖乖的坐在安全座椅里,这样形成习惯后他就会默认,乘车要坐在安全座椅里,这就给孩子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比之为了孩子不做安全座椅而惩罚呵斥他,这种奖励机制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当然了,要想正确地使用奖励机制,要保证这个奖品必须是适合孩子的,不会伤害孩子,像那些不健康的食物,垃圾食品就应该排除在外了。

到了适应未知阶段,给孩子的奖励,更多是精神上的鼓励,这会让孩子内心有力量。比如说,会走路的孩子都想让爸妈抱着走,但是,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鼓励孩子让他自己走,这个时候有的孩子就会哭闹着抗拒,这时我们也可以用奖励机制来帮助孩子自己走路,可以蹲下来跟孩子商量说,走一程,抱一程。当孩子走了一程后,父母要及时的给孩子鼓励,夸赞孩子不仅能够遵守诺言,还自己走了好长的路程。这样对孩子的内心就是一个很好的正向反馈,孩子在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适应未知的能力。

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见在三岁之前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有多重要。为了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养育者也要不停的学习、观察、总结。都说“学以为己”,当父母学到更多的知识时,不仅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父母也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是埋怨孩子不听话?那是因为你没有帮他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