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一名初中女孩小敏离家出走了。
而她带的行李箱里,没有一件生活用品,全是她“爱豆”的周边。
原来,小敏迷上了某位明星,成绩严重下滑。
父母严禁她继续追星,小敏一怒之下逃学离家出走,打算去找一名粉丝网友。
还好,被民警及时找回,经过劝解,跟父母回了家。
人民日报对此做出回应:“如何引导孩子是父母要学会的重要技能。”
现在,越来越多孩子喜欢追星。
《半月谈》的记者调查显示:有42.2%的中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追星;有52%的中学生追星时间在3年以上。
许多父母对此头痛不已,不仅花费大量金钱,还损耗心思和精力,虚度光阴,甚至影响学业,简直是谋财害命。
孩子追星这事儿,犹如江堤之水,放任不管,易于决堤泛滥。
堵不如疏,唯有合理疏导和引流,才能源远长流,生生不息。
1
孩子们为何如此疯狂
一、追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情感上会减少对父母的依赖,走向自立。
这个时期的孩子,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处于大爆发时期,他们非常重视朋友,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交往,这是该时期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 同时,他们开始把关注点扩展到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更大的世界,而不是像小学时仅仅以家里和学校为关注点。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未来是迷茫的,还不具备成年人的独立能力,可是他们的心态又趋向于成年人。因为他们的内心迫切需要一个偶像来作为他们学习和追逐的榜样。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孩子了解世界的方式,普遍是通过手机,接触到偶像的机会比我们同时期多了很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内心丰富而敏感的,但父母却已不再是他们第一倾诉所有心里秘密的对象。若再加上有些家庭,在之前亲子沟通关系建立得不是特别好,孩子就更不会向父母倾诉心事。
加之偶像营造出来的形象通常都美好且正向,孩子能够被迷恋,实属正常。
这个时候的孩子,他们的心就像一座孤岛,是孤独的。而偶像,以及与他一起追逐偶像的伙伴们,就会成为这座孤岛与外界连接的桥梁。
二、追星,是孩子逃避压力的方式
C同学,她的爱豆不是单独的个人,是一个韩国的团队。她对爱豆的迷恋十分狂热。
手机壁纸和微信头像换成爱豆只是常规操作,作为粉丝,他们有自己专属的称号和qq 群,逢新专辑必买,出海报必 buy ,日常讨论的话题也是自己的爱豆,甚至会为爱豆去跟别人吵架。
她向我介绍团队里最喜欢的人。我问她,每天看到他的感受是什么。她说:他就是我老公,看着他就很治愈,很有安全感。
当孩子向外寻求安全感的时候,必定是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
果不其然,我问她爸爸妈妈关系怎么样时,她哭了,哽咽着说,「经常吵架,我爸经常好久都不回家。我成绩也不好,我妈只关心我的功课。」
面对较难的功课,本身就倍感压力;作为差生的她,还容易处处被排挤,不受待见,可想而知 14 岁的身躯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可以说,是「追星」拯救了她,让她不至于被学习和家庭压垮,爱豆是她的精神支柱。
人们往往习惯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逃避现实,逃避自己需要面对的痛苦,逃避直面那个生活中处处“失意”的自己。
所以人们喜欢寻找寄托。有人通过爱情,有人通过亲情,有人则是通过追星。
三、追星,是孩子融入团体的开始
中年妈妈的友谊从一起鸡娃开始,孩子的友谊从一起为爱豆买专辑开始。
前文提到的那个孩子,她和另外一个同龄女生也分享过自己的偶像,那个女孩儿表示,她也有爱豆。于是俩人迅速打开了话题,玩到了一起。
谈话期间,她们会攀比对爱豆的付出。但很明显的是,同龄女生为偶像的付出程度,远不如她多,当被问到「你买过几张专辑」时,面露难色,甚至得到了「你是个假粉丝」的负面评价。
我想,这个孩子,可能会因为同辈压力,也走向一有钱就刷专辑的路,以此获得自尊和存在感。
孩子们的追星行为,就像年幼时非要看动画片,也像我们小时候一定要充的 qq 钻。
2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
其实,追星、崇拜偶像并不是“万恶之源”,它是孩子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关键是要看孩子到底在“追什么”、“如何追”。
从“追什么”当中发现孩子渴望的东西,从“如何追”中看到孩子行为和思维的模式,从而做出正确的引导。
首先,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注。
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沟通,需要一定的方法。平时,当孩子放学或放假回家,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积极主动的与孩子交流,策略地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人际交往、朋友圈等。
当孩子愿意向你表达时,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耐心听,不打断,不反驳,不批评。如果能做到,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尊重和接纳,那么你们的沟通就会有基础。
当孩子不愿意交流时,也无需强迫,做好后勤保障就行。青春期的孩子都比较“轴”,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都没有足够的沟通技术让他们心服口服。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唠叨太多,用自己的经验去框住孩子。他需要自己去经历,这样才会成长。
我们可以在他遇到挫折时,告诉他,你愿意陪伴他、理解他,给他一个拥抱 、一张笑脸、一句暖心鼓励的话。我们也可以在他需要帮助时,给予他力所有及的支持,和他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体会到更多家庭温暖的孩子,就不会把情感寄托在某个明星身上,追星的负面效应就会少很多。
其次,和孩子一起去“追星”,发现偶像身上的积极因素。
家长可以尝试去了解为什么孩子那么喜欢他追的“星”,并且不带任何有色眼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并启发孩子寻求偶像身上的闪光点。
青少年追的很多偶像其实在成名过程中也是经历了个人坚韧顽强、持之以恒的艰难打拼。
让孩子明白,偶像能获得今天的万人瞩目,有许多的努力、奋斗和不易,而不是镁光灯下的不劳而获。学习偶像身上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成名后的低调行事、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持之以恒、大是大非面前的爱国立场……把偶像努力向上的精神和为人处事的优秀,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和学习的榜样,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看到明星身上不只有耀眼的光环,也有抹不掉的缺点,要看到他们的成就,也要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明星”,不要盲目的崇拜,学着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
最后,引导孩子“追星”多样化,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追星本无对错,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去追星,如父辈们会去追行业能手、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等等。现在的孩子们由于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和一些不恰当的社会舆论引导,所以才会在追星问题上出现一些偏颇。
很多孩子追星时关注时尚和外貌,对明星理想化和完美化,所以偶像大多指向演艺圈、体育竞技圈等。
父母要避免正面诋毁。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指责孩子,他喜欢的这个明星毫无价值,那么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加深他要追星的决心。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这个年龄一样会崇拜一些歌星或者英雄。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和认同他的选择,更加愿意采纳父母的意见。
家长应引导孩子“追星”多样化,去追那些对社会做出贡献、以自己的智慧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科学家、艺术家,去追那些保家为国、默默奉献的英雄人物,去追时代楷模、运动健儿……学习这些“明星”身上的优秀品质,用榜样的力量引领自己成长,并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