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4

                                                      《道德经》第四十章解析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相反使道能够产生运动,柔弱使道能够发挥作用。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却是生于无的。

解析:“反者道之动”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论点,它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即“相反”。这里所说的相反并不仅仅局限于“物极必反”,而是存在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例如我们出生时是年幼的、柔软的、弱小的,随着渐渐长大,我们就会越来越趋向我们初生时的对立面,变得逐渐年老、僵硬和强壮。这种对比存在于我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也就是说,对比今天的你,昨天的你就是小的。对比今天更加强壮的你,昨天你的强壮也是弱的。推此及彼,我们不难发现,世间所有的运动其实都是在与其初始状态背道而驰,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甚至四面八方,只要是动的,就是与原来的状态相反的,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比如一个皮球我们说它滚到右边去了,那么它原来的位置必然就是左。如果它滚远了,那么它离开的那个位置必然就是近的。这也就是老子第二十五章里说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就好像易经变卦一样,我们都知道有变卦必然要先有动爻,动爻是因,变卦是果。同理,道因其大而行,因其行而远,因其远而反。动是因,反是果。一件事物如果能与前一状态保持一致,则叫做“恒”,永远与前一状态保持一致,则叫做“永恒”。因此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经过细致观察之后总结出的道的运行规律,在揭示了这一规律之后,老子紧接着又指出了“道”的应用方法,即:“弱者道之用”。这个不难理解,因为道的规则是相反,那么你只有“弱”,才能够借助道的作用达到“强”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弱”并不仅仅只是代表弱小,而是代指一切与目标相反的状态。比如你想出拳打人,首先就要把拳头缩回来,然后才能打出去,这时缩的状态对比下一步打的状态来说就是“弱”。你想要大喊一声,就得先闭上嘴深吸一口气,然后才能张嘴喊出来,那么此刻的闭嘴就是“弱”。你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得保持谦恭的状态尊重别人,在这里谦恭又是“弱”。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讲的就是“道”之用。我们所熟知的道家修炼功法“辟谷术”和“胎息功”,其理论依据也是由此而来。修炼者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并且一刻不停地呼吸着空气,其最终的结果是走向死亡。那么根据道的运行规则,我们只要不食或者少食五谷,不吸或者少吸空气,就会得到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的结果,这便是我们俗称的“反其道而行之”。这个规则告诉我们: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如果想得到与之前不同的结果,那么只需要找到它之前的因,然后“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了。故老子在第十四章说:“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句是老子针对前面“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论点所进行的进一步地论述。他说:你看,世间万物都是从“有”中发展得来的吧?而我们都知道,“有”又是从“无”中发展得来的,这不就是对“反者道之动”所做的最好证明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