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探寻

探寻古诗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古诗文教学应当充满活力和张力,巧妙设置切入点,让课堂“活”而有“魂”,张弛有“度”。

一、巧妙设计,还古诗文教学之趣:

1.找准一个切入点

2.品读一个思考点

3.玩味一个兴趣点

二、设计思路分为三个板块:

      走进诗歌

      品读诗歌

      走近李白

三、紧扣三个“一” :

      紧扣一个字——“难”

      抓住一个魂——“情”

      凸现一位诗人——“仙”

四、思考点,是课堂的凝聚与张力所在,体现课堂的文化品位,定位课堂的价值取向。

课堂中,找准了思考点也就把好了文脉。

    “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学生从中读出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积极乐观、苦闷忧伤……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五、课堂教学追求“变化”:

变难为易而不致寡淡无味,由简到繁而不致纷乱芜杂。

“兴趣点”的价值在于可以营造学习主体接受心理节奏的起落跌宕,可以影响着古诗文课堂教学整体节奏、氛围、效果。

六、注重诵读,还古诗文教学之本:

一读,自由诵读,读准字音。二读,指名朗读,读通文意。

三读,老师范读,体会情感。四读,解读诗题,对话诗歌。

五读,理解作品,读出自我。六读,师生齐读,当堂成诵。

读出了美酒佳肴的铺陈;读出了停杯拔剑的苦闷

读出了黄河太行的设想;读出了吕尚伊尹的自比

读出了行路艰难的感叹;读出了云帆沧海的憧憬……

七、联系生活,还古诗文教学之真

1.善于创设学习的真实情境

2.注重了“文”与“言”的结合

3.“知其然”, “仿其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诗文教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