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

        我们经常在自己思维的墙里出不去,可以尝试不要照本宣科的过日子,比如做些小小的冒险。用旧衣服融合新的设计,创设新元素。用工资的五分之一,规划一次杭州市的旅游。在不熟悉的群体里,说些平时不好意思说的好和想做的事。总之,在安全的地方,让自己小小的冒险一次。

        远离那些容易让你获得安全感的事,比如花呗,过于平稳的本职工作;少看一些低级趣味以及凄惨内容的电影杂志小说;

        当自己的恐惧太多太压抑时,设置恐惧保险箱,把自己恐惧的所有事情全部写下来,直到写不出来为止。

        写成功日志,我觉得也可以学自己领导写感恩日志,其本质还是一样的,感恩每天遇见的小美好,发现生活中正能量的内容。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了不要执着的钻牛角尖,可以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没做好,换成下个同事,她会怎么完成。以此来推动自己,不如自己去这样做就好。


      任何事情不要害怕失败,只有尝试了才知道是否成功,不论最后成功与否,我们都收获了许多的经验、朋友和快乐。

        寻找那些自己不能被满足的深层兴趣,快乐,成长等…

      受害者模式,与掌控者模式。

①把错误都归结为自我本身以外的客观原因,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②作为受害者,最大的收获是:发泄的快感、被同情、觉得自己其实是正确的。最大的损失是:觉得失落、绝望、无奈、无助、无力感。

作为掌控者,最大的收获是:找到新的可能性,自省,觉得自己可以应付一切,有动力去再尝试。最大的损失是:很有压力,面子问题。

        社会系统与自我系统

①我要比你更好。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②你可以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工作、设置好的方式去竞争、设置好的方式去交换,但是一定不能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幸福。

③从心理学来说,一个人缺什么,就会投射到身边人的身上,他会觉得身边的其他人也觉得自己缺。于是他就会不断地表达说自己其实不缺,一不小心就过了。这个结果就是,他不断地表达的东西就是自己最缺乏的——这个法则我把它命名为口是心非法则。此法则看人非常有用:你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就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