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分享网初31期 李丽 坚持第60天 2021.12.10 周五

读《为何家会伤人》60-66

1.如果只是听知识的留存率不到5%,只有通过听说读写,通过语言、肢体语言去表出,我们的头脑才能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层面,才会改变我们内在的最根本的东西。

2.如果我们能用母亲看婴儿的目光去看那个孩子的话,他就会从母亲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样子。这就是镜像。

3.当我们看到孩子行为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知道那是我们的投射,我们要把自己内心的东西和孩子本人分开。你是好孩子,不好的是那个尿;你是好孩子,不好的是那个成绩;你是好孩子,你不上学这件事是不好的;你是好孩子,你不写作业、上学迟到、睡觉这件事是不守规则的。要把人和事分开。你怎么才能认同那个孩子呢?不是说你头脑层面就认同了,必须是身体对身体、心对心,而不是头脑对头脑,语言对语言。

4.你能听得懂孩子吗?当孩子把他不好的东西扔出来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接住。当我们把坏的投射出去的时候,分裂机制就会让我们把自己的那部分好的感觉留下。如果一个人从小想要把不好的东西扔出去的时候,经常被父母给打回来,那那个东西就会变成这个人的内设,更有甚者就永远走不出去了。

5.共情能力的构建就源自于能彼此触碰的母婴关系,这句话讲了共情是哪儿来的。孩子的共情能力是小时候,妈妈给孩子一次一次的回应中习得的,他跟父母的关系,将成为他走向社会与社会人际交往的基础。所以说家是一个能量场,也是我们通常说的系统观,父母的互动模式,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先修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慢慢也会随之改变。爱是需要流动的,当我们爱流动起来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感受到。

6.投射: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全不全面。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心智化水平、经验、文化背景、成长经历、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来理解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样就不正常了,如果你非要一样,那就是说明你在心理层面没有做好分离。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用一个观察者的身份能够看到他的存在就好。

7.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换位理解,去确认老公、孩子的知觉,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看到他们语言、行为背后要表达的是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8.投射性认同投射出去的可能是坏的情绪,也可以是人好的品质,以后在跟老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尽量避免投射坏的情绪,让好的品质投射出去,给孩子增加好的能量。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去指责过去,而是做好当下。

9.我好像对家庭系统有了更多的理解,通过修自己,三角形有一角动了,那两个角也会跟着动起来。每天像看婴儿那样去看孩子,给予孩子真心的爱,给予他尊重、信任,让他知道他这个人是好的,孩子就会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好,从而内化于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原焦点团队分享网初31期 李丽 坚持第60天 2021.12.10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