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4 学习魏书生

01

魏书生: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

一、看多家之言;

二、坚持写日记;

三、坚持写文章。

2013年读到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就深深被其教育情怀所震撼和感动,一切教育智慧都藏在那班级的小事情小细节中,这是一位真正的大写的教师形象啊。

曾经一度非常崇拜李镇西,拜读了一系列的书籍每天看他的文章,通过他,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走进了朱永新,也拜读了不少作品。俗话说“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慢慢地,发现李镇西如一壶烈酒,而魏书生是一壶清酒……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喜欢清酒的味道,教育的味道,淡淡地、细水长流、无需那么多的高光时刻,慢慢的绵延着……就很舒服,很好。

当再一次在公众号看到魏书生的文章,特别亲切,不断学习……


02

一、看多家之言

看得多了,就理解了各家各派的理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我的长处,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要用各家各派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样学理论才有用途。

实际上,正因为看书,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无效劳动,从而去掉它;因为看书,才学习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看书,才使教学管理更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业学习是目前急需加强且要持之以恒的东西,要不然,视野无法开阔、专业缺乏深度、发展不可能有高度。要固定一些时间,定期进行专业学习+提升。

二、坚持写日记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记两种日记。

—种是工作日记,每天做了什么工作,接待了哪些客人,开了什么会,到外地讲了什么课,做了什么事,每天必记。

另一种日记,写所思所感,写风土人情,写善良的学生,赞喜欢的书籍,颂感人的文章……

日记能帮我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写日记还有利于研究自己、改变自己。神经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日记中劝自己、鼓励自己,要宽厚、要助人、要积极、要勤奋。经常这样劝说自己,自己就能更冷静、更清醒,更能宽厚助人、积极勤奋,更具科学头脑。

日记文体不限,可叙述,可论述,可描写,可抒情,亦可两者三者兼而有之。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以我手写我口、写我心。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用考虑润色词句,怎么高兴、怎么轻松就怎么写。

日记长短不限,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刚开始,写几句话,时间长了,能力强了,便增到三五百字。不过分约束自己,便觉得写日记是乐趣,不是负担。

每天有了什么新思想,恐它稍纵即逝,那就拿出笔来,将它记在左手腕上,晚间一整理就是一篇日记。

非常认同魏书生说的一些点,也非常庆幸,在中学时代有写日记的习惯,丢了那么多年,在今年终于重新捡起来了,坚持写了一个多月,发现很有收获,也觉得是一种深度的愉悦,绝非负担和压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自己内心的一方栖息地和记忆留存点……凡事,贵在坚持!

三、坚持写文章

不是生活中缺少科研内容,常常是我们自己缺少发现科研内容的能力。

大的远的不说,每天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级管理尽可以写成文章,写成调査报告、教学杂感、实验报告等等都行,如:《谈今日6节课的节奏》《数学课堂纪实》《语文课堂学生兴趣分类》《45分钟学生注意力变化》……

常有人以为,写是输出,输出是有资历、有经验、水平高的人做的事。青年人写文章,常被无知的人讥笑为:吃了一把草,便想挤出两杯奶;自身只有一杯水,却想往外倒一桶。我总认为,写作既是输出,也是输入

刚开始写时,最好选题要小一些,这样便于驾驭。

刚开始写时,不要想尽善尽美、一鸣惊人,而要有不怕“一鸣烦人”的精神准备。

刚开始写时,不可急于发表,也不能发表就写,不能发表就不写。就算一辈子写了数百篇都没发表,但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学效率提高了,不是最大的收获吗?

2020年开始,写文章列上日程,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开始为了职称和荣誉写文章,特别痛苦且毫无头绪,并觉得写文章无用……慢慢发现,写文章是非常好的提升途径,需要理论学习积淀、帮助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上课、在听课学习过程中也是带着不同的研究角度去学习,这样的教与学和随意的教与学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此,生活处处是美,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是科研,看我们有没有发现科研内容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6.4 学习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