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格局动荡不安,很多企业像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噩梦,如梦初醒。持续加剧的国际贸易战、尚未消除的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影响,以及疫情的持续反复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让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下行状态,经济发展放缓,已是难以阻挡的现实。
而作为大宗消费集中地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地冲击。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整个2022年,可谓寒气逼人。甚至在即将进入2023年之时,行业依然没有复苏的迹象。
例如近日,新能源汽车蔚来创始人李斌如是说:明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第二季度逐步恢复。此言既出,有些业内人士也宁愿相信,这样鼓舞人心的景象,会如期而至。不过,过去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一直依赖的新能源车购车补贴即将于12月31日全面终止,却是一个坏消息,由此给行业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那么,新能源汽车行业,真的会因为疫情的全面放开、经济环境的预计回暖,而迎来春暖花开吗?我们通过2022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总结与盘点,或许可以对这种可能性,窥见一斑。
01
产销齐增,但集体亏损
回顾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各大品牌产能、销量的双向增长,依然是主旋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至11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与销量齐升,是行业肉眼可见的大趋势,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正在稳步攀升。不过据观察,各大造车新势力,也几乎同时陷入了集体亏损的泥沼,难以打破增收不增利的僵局。
例如,从三季报来看,小鹏2022年7-9月净亏损23.8亿元,同比增加49%;蔚来第三季度净亏损41.108亿元,同比增长392.1%;理想第三季度净亏损16.46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仅为2150万元。
而且,十分诡异的是,在各大品牌集体亏损的同时,其产能、销量依然保持强势的增长态势。例如,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汽车,率先完成了第三个“10万辆”的汽车销量,抢先进入了“30万俱乐部”,不过细算下来,蔚来平均每卖一辆车,亏损超10万元。
小鹏汽车虽然第三季度亏损收窄,但是第三季度交付了29570辆,也同比增长了15%。毫不例外,在品牌声量、产能与销量方面都炙手可热的哪吒汽车,2022年也同样陷入了亏损状态。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0-11月,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连续超越“蔚小理”。
例如,11月单月的交付量就达到15072辆,同比增长51%。而1-11月份累计交付量越过14万辆大关,同比上涨142%。不过,据哪吒汽车据三六零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采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公司投资合众新能源汽车(哪吒汽车母公司) ,损失5.93亿元。
新能源车企销量大增却不赚钱,与其集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有很大关系。虽然有的车企在营收方面有所增长,但在净利润方面却出现了下滑,甚至让亏损成为了常态。
例如,根据数据显示,上汽集团三季度净利润为57.4亿元,同比下降18.43%。与此同时,“增收不增利”的企业同样还有长安汽车、赛力斯以及海马汽车。长安汽车今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7.78亿元,同比增长28.39%;净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滑14.47%。
而赛力斯在今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07亿元,同比增长163.39%;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1.23亿元,同比增长101.96%,已超越去年全年。不过,虽然营收大幅上涨,赛力斯却呈现出越卖越亏的现象。根据财报显示,赛力斯三季度净利润亏损9.47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6.75亿元。
对于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不同车企情况各异。例如上汽集团表示,是受疫情封控、芯片等供应资源紧张、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大幅承压。
而赛力斯方面表示,净利润亏损主要由于今年仍处于新品投放的爬坡阶段,尚不具备规模效应,虽然前三季度赛力斯问界系列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幅增加,但费用及税金也相应增加。
据观察,新能源车企“增收不增利”,除了一些相同的原因外,还与一些品牌走中低端路线,虽然汽车销量高,但是单价太低,因此需要靠量取胜,由此也导致毛利率不足,影响其盈利能力。
02
传统车企加速布局,造车新势力或将面临洗牌
在过去的一年中,业内人士明显感觉到,传统车企正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而为数众多的造车新势力玩家,也开始棋逢对手、狭路相逢,让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
一方面,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正在向上冲击“蔚小理”,威胁着其原有的市场地位。如前文所述的哪吒汽车,销量便超过了“蔚小理”,虎口夺食抢夺市场份额。
甚至有业内人士通过车企陆续披露的前11月销量数据看,造车新势力的排名相对去年,或许会格局重组。而依靠“低价走量”的哪吒汽车,大概率会首次拿下年度销冠。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在成长为实力强劲的“创二代”,在行业抢占有利地位。例如,作为广汽、吉利、赛力斯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埃安、极氪、问界等作为“创二代”,实力也不容小觑,正在加速蚕食跨界造车新势力的市场,攻入其战略腹地。
值得一提的是,据11月销量数据,广汽埃安11月销量达到了28765辆,甚至将传统新势力甩在身后几条街。而同样位居“蔚小理”销量之前的,还有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旗下的新能源车型。
值得一提的还有问界,背靠华为的技术,问界堪称2022年新品牌中的一匹黑马。据了解,AITO上市短短几月,就实现了月销量过万的成绩,已经跻身第一阵营。
由此可见,此时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上还未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恒驰、小米等后来者,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该赛道的竞争或将更加白热化,可谓热闹非凡。
据了解,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已经有一些新能源汽车的陪跑者,倒在了行业寒冬里。近日,据媒体报道,2万多名自游家NV预订用户没有等到交付日期的消息,而是等到了自游家官方的“道歉信”。自游家官方表示,NV在短期内将无法交付,会在48小时内安排全额退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2个月前,自游家还信誓旦旦,新车即将开售。
除了自游家,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势力造车的历史上,从宣布造车到退出的车企,至少有20家,其中还包括许多曾经被资本市场十分看好的新势力,比如拜腾、赛麟等等。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淘汰赛早就开始,越到最后,就越是拼刺刀的时候,最终的结局自然也必然是优胜劣汰、“剩者为王”。
03
补贴终止,谁主沉浮?
尽管新能源汽车赛道高手如云,但是位于行业头部的企业,行业地位也并不十分稳固,而是你追我赶,变化微妙。
例如,2022年第三季度的销量前三名,分别是比亚迪、上海通用五菱、特斯拉。而时钟拨回到2022年上半年,前三名则分别是比亚迪、特斯拉、上海通用五菱。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今年销量十分强劲。第二季度,比亚迪更是反超特斯拉,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到了10月份,二者的销量差距进一步加大,比亚迪10月销量高达21万辆,领先特斯拉15万辆,相比之下,特斯拉的销量甚至不足比亚迪的30%。
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易主,而国内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然而,自2021年开始,新能源电动车的购置补贴就开始大幅下降,与原来相比一度下降了30%。到了2021年12月,工信部甚至发文表示“2022年12月31日后,将终止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购置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甚至终止,也将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危机并存。
危机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的终止,将会让所有的新能源车企回到同一起跑线,任何品牌不再会因为销量的差异,而继续享有红利。因此,对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将会迎来危机。
机遇则是,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越发重视,燃油汽车的用车成本越来越高,补贴的削弱乃至消失,很显然不会阻挡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的时代趋势。因此,新一轮的商业机遇也如期而至。
而且,随着早年新能源车企进行消费者教育的成果也逐渐显现,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相对燃油车的优势,也进一步体现。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新能源汽车行业或将在未来几年,再次迎来高潮期,甚至新能源汽车有望取代燃油车,成为新时代汽车行业的中流砥柱。
不过,在里程焦虑尚未完全根除前,摆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玩家面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而应对这些确定性的挑战,不仅需要新能源车企做好自身定位,在激荡的市场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且也需要具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家,能够更加具备社会责任感,将创业理想落地。
例如,摆在人们面前的续航担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套数量不足的问题,一些头部企业尝试通过换电模式解决续航问题,却尚未跑通等,都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普及。可以预见的是,除了汽车产能、销量外,这些后端的因素,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潜在障碍。
据观察,在这样的现实困难之下,过去受资本热捧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投资者的热情也在逐渐消退,投资信心也在随之冷却。据凤凰网汽车统计,截至12月24日,21家核心整车厂在2022年市值平均下滑61%。胡润研究院也显示,全球车企受疫情影响,整体价值下降21%。
整个汽车行业的资本“寒冬”之下,新能源汽车也显得“叫好不叫座”。例如,被封“迪王”的比亚迪,市值表现不容乐观,同比仅上涨3%,市值较巅峰时期下跌近三成。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与此前巴菲特累计6次抛售比亚迪的股票有关。
据了解,巴菲特累计减持比亚迪的股票超过1/5,曾一度引发二级资本市场恐慌。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巨头特斯拉,也因为市值跌破,而让马斯克丢掉了首富宝座,被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超越。
据统计,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下跌超64%;拉长时间看,特斯拉股价较高点下跌逾七成。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正在遇冷,投资者正在失去信心。
在投资者的消极情绪之下,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走向,让人短期难以看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疫情成为过往,新能源汽车行业连同整个汽车行业,将会迎来回暖时刻,行业拐点即将来临。
而在大浪淘沙之下,哪个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够通过产品、价格、质量深入人心,就将赢得未来。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崛起之时,这个新兴的大行业,也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