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有什么用?

哲学对你相当有用!

一、炼成意识敏锐,形成领导思维!

哲学问题容易让人感觉:如果理性深究生活中的现象,处处都可能有很难解释的问题!

(如:决定论、物自体、自由意志……不懂可百度自行搜索这些观点,意思很简单,但你看看你是否有能力可以破解)

这些哲学问题容易使人对原本所谓正常的生活产生怀疑的态度,使人开始怀疑周围的事物与环境,行为次数的增多就容易养成:怀疑习惯!

进而容易形成:质疑思维!!!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件事情,不同人听了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而有的人则会结合自身认识怀疑其正确性。

怀疑后的结论是否正确我们无法定论,但是敢于质疑的态度是应该有的。

敢于质疑就容易发现问题,我们常把这种容易发现问题的人称为意识比较敏锐。

领导与被领导者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

领导者往往意识十分敏锐,往往能善于发现问题与不足,发现了问题与不足才知道该做什么?

被领导者往往是解决问题,就是怎么做的层次。

虽然二者缺一不可,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领导是更为牛的一种人。

在人一生中,知道做什么会让你摆脱迷茫。

这也为下一阶段做了准备!

二、形成爱智求真态度!

当发现哲学问题常常颠覆原本日常生活中事情观念与印象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不安。

为了把握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事物以达到内心安定,人们往往希望通过了解所谓真相来平定自己内心的不安。

那么在此时此刻,人就容易产生深究事物的欲望,也就是开始形成追根溯源的行为,具体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会多问为什么?

而这个过程则恰恰达到了类似与好奇或求知所带来的同样的探究效果。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你又养成“追根溯源”的求知态度。

而这个被迫求知态度恰恰是深度了解客观事物的开端!即:爱智求真!

三、唤醒真正你的自我主见!

当你了解的哲学问题越多,真正理解这些问题好像确实是问题时,这时的你容易发现科学与人类认识的局限,并对自然开始产生真正的敬畏!

话说回来,你能理解哲学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你的理性态度与理性思维不差。

如果你想让周围朋友也感受到平时完全忽视的未经审视的问题,想要让周围人理解这些形而上的问题,那你要做好准备,不是谁都能懂你在说什么。

此外,因为很多问题比较晦涩,在介绍问题的过程中你往往还需要大量的不同角度的解释,你会真正发现“语言其实很有局限性”以及沟通的难度。比如:一个概念的意思、如何有条理的述说、或者恰当的举例、或者随时准备对方的质疑、或者能快速找出对方质疑与自己诉说的差别等等问题。

以上过程你会发现:你很容易在自己理解这些哲学问题到底在说什么的过程中,或者向对方解释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调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如:抽象、类比、辩证、发散、主次、联系思维等等。

思维的重复会形成习惯,习惯一长就成自然!随着不断熟练,大脑同样思考深度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从容,甚至会不自觉思考很多。

很多朋友说自己哪能想那么多,这其实并不是自己不能想那么多,而是思维没有养成习惯,每次就想一两下就不思考了,如果大家经常遇事就思考一两下,慢慢的就会觉得一两下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从一两下增加到三四下也不会觉得特别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三四下人会觉得非常的自然,逐步你会达到一件事会想很多下的阶段。

而普通的人在没有养成长期锻炼思维习惯的情况下,突然强迫自己想那么多,那肯定是在做一件对自己很难的事情。

随着经常对事物进行怀疑探究与思考加工次数增多,容易让人养成一种思辩的习惯,即自己不思考就不容易完全盲目接受别人的态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批判习惯,进而形成“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容易使人不随大流、人格独立,形成自主意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主见。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主见的人!

四、通达智慧,达到心态与境界的根本升华!

随着自主意识的加强,终极问题的积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反差,容易使人更深刻的重新认识很多事物,并结合阅历改变自身某些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能会重新评估各种日常生活的价值,可能不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可能开始敬畏自然,可能变得豁达,可能有些事不强求,可能对生死有了新的根本认识,开始理解宗教的合理性,对人生的心态或格局上有着重大影响。

五、改变命运!!!

众所周知,了解一个事物信息越多,就越能够容易的掌握、影响它。

比如:了解物理学,我们可以造汽车飞机;了解完化学,我们可以生产药品;了解经济学,容易分析市场变化;了解营销学,容易看清商家售卖的策略;了解读心术,容易看清楚对方的态度……

进而,我们容易比那些不了解事物的人更合理的趋利避害。达到改变命运的效果。

但是你也会发现,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你起码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很重要以及意识到重要性后思考加工事物的思维能力。才有可能能够很好的掌握它。

但有的人因为意识不足,就是没有办法认识这些。

比如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当你知道的高人经验越多,你就越能规避风险取的成功!但是人往往一生中,实际遇到的人是有限的,一个人遇到的还往往都是一个圈层的人,想要遇到高水平的人,很难,怎么办?

看流传下来的经典书就是个很好的方法,因为一个人想要写书,他往往会把自己宝贵的人生经历告诉后人,这样你不需要与高人见面就能把高人的最精华的东西了解到。高人可能经历了一辈子得出来的东西,你几天就可以有个大概了解,虽然我们不可能了解高手的全部意思,但日积月累多少肯定是不一样的。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经典书是看自己需要什么?这需要自己有自知之明,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这里也因为篇幅无法展开来说。

但是很多人就认识不到这一点,这就是由于他的抽象、类比、联系思维不够,看不透书其实就是高人思想的载体。

进而命运也就如此。实在是可惜。

哲学思维往往会使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以及愿意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的态度。换句话说,更容易还原事物的本源与价值,把握事物能力容易高于同环境一般人。

随着思考能力的加强以及生活阅历的积累,通过超强的思维能力。得出自己的真知比普通人多得多,人的改变客观环境的“概率”会大很多,可能逐步形成“改变命运”的效果!

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改变命运!

六:哲学与普通问题差距在于思辨的程度与涉猎面

有朋友会问难道平时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就不能达到锻炼思维的效果吗?

我的回答是:可以,但是比较难!

因为柴米油盐等日常问题相对哲学问题更容易达成共识!

人们往往不愿意因为中午吃什么而去与周围的人形成辩论去问为什么要吃这个而不是那个,也就是说,不太容易形成深度思辩,思维调动效果相对不太明显。

而哲学问题相比柴米油盐问题更不容易解释。

很多概念除需要不断多角度解释外,在解释过程中还可能因为世界观不同达不成共识,需要大量的相互交流才能理解,费时费脑费力的过程中可能更容易锻炼思维。

特别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哲学问题容易锻炼思维,大学中的辩论竞赛也容易达成锻炼思维的效果。

因为辩论的这种形式就是要求每个人要在对手的观点中发现不同、找到漏洞,并快速辩证的转化为自己优势的东西。就纯粹的锻炼思维来说大学的辩论这种形式可以非常有效的让你形成一些的理性思维。

我们可以发现周围朋友,经常参加辩论过的人普遍思维都非常敏捷,逻辑非常清晰,遇事会有自己的主见,整个人的性格也会非常的有特点,给人很有能力的感觉。

但我要说的主要问题是在辩论的“内容”方面!

你会发现,我们常见的辩论竞赛中议题内容往往都是涉及生活事业中的现象与观点。真正涉及人类世界观的问题很少很少。

真正的智慧都是涉及世界观的,是最根本的东西。

而哲学问题主要是涉及世界观的问题,在了解哲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容易锻炼理性思维,更容易让人意识到事业工作在人生过程中的一个地位,容易让站在整个人生的格局上分清主次,在人与自然、家庭与事业的关系中,容易把握一个合理的度。这是一般问题,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然这是因人而异,没有绝对标准。

总结:

哲学容易改变世界观,进而影响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心境。

哲学容易锻炼理性,理性容易改变命运!

我不是哲学专业,语言相当不严谨,但我知道,有些东西,语言是无法说尽的,很多角度都可以说,这里就不再赘述,但内心确实觉得哲学很有用。

以上纯粹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