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球传》阅读笔记0107

      《虾球传》目前已读了三分之一,小说里开始出现熟悉的荔枝湾、多宝路、艇仔粥,那个时候的广州城熟悉的粤味扑面而来,因为虾球从香港转来广东生活了。不知是否作者有意安排,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有很多穷苦的百姓从内部跑去香港寻找生机,以为英殖民下的香港遍地黄金,而土生土长的虾球在香港一身力气却找不到正经的营生糊口,被命运裹挟着加入黑社会走运私货、当扒手,虾球心底良知未泯,人性本善的他对于这样作恶的生活心生厌恶。而真正刺激他的事件是,他亲手偷走了远渡南洋做苦工2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归家攒下的一生积蓄,致使父亲精神重创一病不起。他痛下决心决定金盆洗手,弃港返国,去投奔他游击队,寻一条堂堂正正做人的大道,立志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我们来找找故事里提到的岭南特色,这是我对这本书阅读的主要兴趣。故事背景大量笔墨来描述了很多渔民身份的人物,也算粤港相关沿海地区的特色,但渔民们的生活细节着墨不多,深为遗憾。

      书中粤味最浓的在我看来是吃食和地名,牛腩粉、糖水、艇仔粥、陈村粉、潮州粿条,而惠州、番禺、黄埔、鱼珠、多宝路、惠爱街、荔枝湾、观音山、罗浮山皆是岭南独一份的物事,读着让人亲切,而反应渔家情趣的咸水歌将岭南文化带进一个新高度。但我还是有一丝丝失落,书中的粤味没有我想象的浓,话语中掺杂的粤味不浓,故事里的环境事物景观少了点岭南味道的白描。有人跟我说这是最具粤味的小说,在我读过的广东小说里确实粤味最浓,很是同意。可我总感觉还应该多点岭南景物和生活气息的描述就更好了,说到艇仔粥可否带出点制作的过程或品尝回味的样子,说起渔民可否描写点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劳作场景,让我们看着文字也能吃到闻到粤味,如旧时荔枝湾是个怎样的美景呢?好像知道。

        想起葛亮写的《北鸢》,里面提到一种鲁面,略略几笔简单的烹饪方法却让人回味无穷,书中立刻溢满北方的气味。

        当然每本书的创作侧重点不同,小说可以单单成功于情节的复杂和人物的丰富,《虾球传》重在写人物的内心和故事情节的丰富,终究还是很成功的。只是自己固执的非要在里面揪出粤味来,也是难为了作者,是我的过份。

你可能感兴趣的:(《虾球传》阅读笔记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