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爱”

在漫长的教育史中有一个字一直被人们关注着、谈论着也崇尚着、追求着。这就是“爱” ,“爱”已经成为了对教育者核心品格的要求。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我们以为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去爱吗?只要你愿意谁不会。但今天读了王君老师的文字:“它的难,难在真正的爱是自然流露的奉献。”我对学生的爱算“自然”吗?我们自以为的苦口婆心外加软硬兼施是不是对学生的“爱”呢?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是的。“我愿意在他身上花这么多时间,苦口婆心的劝他尊守规则努力学习,就像规劝自己的孩子一样,这难道不是爱吗?”

王老师说“如果是一位真正懂得爱的老师,他会在班级的共同时间里,给孩子更多选择的自由。”

我们只是在固定的框架里对学生提出要求,不能越雷池一步。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们等不起,要在三年的时间里出成效。

细想我们学生的这些要求,其实还是为了自己名誉。这种爱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爱自己啊。

在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打着爱的名义向学生去占有和索取,如向孩子说出“要求你多做作业都是为你好”;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和干预,如向孩子说出“为了你好我不能让你这样做”;以爱的名义去抱怨,如向孩子说出“我那么爱你,你怎么对得住我”;以爱的名义去表示自己的无辜,如向孩子说出“虽然这样,但我是爱你的”。

于是我们很懊恼:我这么爱我的学生,为什么我还做不好教育?

书中说:当我们的教育中只有我们自己的梦想时,教育就永远不会真正开始。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爱一定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缺乏了“理解”的爱,常常会给他人带来别扭,甚至让人无法接受。

教育学生仅仅需要“爱与理解”就够了吗?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但人并不是只有情感的动物;教育的行动需要积极的情感,但教育的行动并不能只靠积极的情感;教育者需要爱,但爱并不是教育者所需要拥有的一切。

王君老师在书中也说了: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公民、一个优秀的人的最根本的动力是自我价值感。

比如对于一个成绩差的孩子,无论我们怎样爱他理解他的“差”都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他其实最需要的是帮助,帮助他在学习中感受到有价值和快乐,从而慢慢恢复自信。

所以,教育是努力去爱并帮助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新理解“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