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文练习7

【26】黄磊:孩子的手机,我永远也不看by陌上花开

1.标题:明星标题

2.选题:窥探孩子隐私会破坏亲子关系

3.结构

(1)反例,闺蜜故事引,话题引入,危害

(2)孩子不愿被窥探的原因:2-3岁孩子有自我意识

(3)父母窥探隐私的原因,正确的做法

(4)好处&意义:

尊重孩子的隐私才是尊重他的成长

有隐私权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5)正例:小猪佩琪

4.素材

(1)闺蜜女儿

(2)自己儿子

(3)《小猪佩琪》一集秘密

5.金句

(1)从发展心理学上来说,2~3岁的孩子开始有了早期的自我意识。隐私是这个阶段的起点。

他想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并操控自己的行为。

自从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便不再满足于「做个好宝宝」,而是通过各种反抗,各种碰撞和冲突去建立自己的心理边界,打造属于自己的空间。

在自己的空间里,他会感觉到安全,并全然放松,获得自我内心的成长。

(2)心理学有研究表明:

那些喜欢窥探孩子隐私的父母对自身的养育能力信心不足,他们对于亲子关系感到更为焦虑,而且会更加无缘无故地担心孩子的行为。

(3)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借爱之名过度保护,以爱之名强行干预,是对孩子未来生活的「扼杀」。

(4)社会心理学家Skyler Hawk认为,「隐私的需要是超越文化的人类基本需求。」

(5)作家刘墉曾在儿子青春期时,别出心裁地给儿子的房间装上了门闩。

这是为什么呢?

他说:「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隐秘世界,总是提心吊胆,怕随时会有人推门进来,潜意识的伤害很可能影响一生。」

(6)天普大学心理学教授Laurence Steinberg表示:

那些在儿童期受到父母窥视的人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其中部分原因是,父母的窥探会削弱孩子对自己能力和自主性的信心。

(7)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

(8)我们理应告诉孩子,他的秘密将是他这一辈子最珍贵的财富。

6.结尾 明星做法,升华

7.感想

内容很充实,完整,但是有些乱,应该有所取舍

【27】乔布斯生前竟不让自己孩子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1.标题:名人,

2.选题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

3.结构

(1)正例:乔布斯案例,引出观点: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有隐形危害

(2)反例:朋友家,表妹家,介绍手机对视力的危害,

(3)隐性危害:患多动症,损伤注意力和思考力,阻碍大脑发育,数据及研究结果

(4)怎么做?只需3招,孩子主动远离电子产品:阅读,运动,游戏,数据和研究

4.素材

(1)乔布斯

(2)手机过度使用患干眼症实验

(3)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18个月以下的孩子最好不接触电子屏幕。

3-6岁的孩子,每天接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小时。

(4)香港大学医学院曾对700名幼儿做过追踪调查:

孩子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越长,出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概率越高。

爱走神,无法投入到一件事情中;

各种无意义的小动作很多;

情绪易冲动,容易被激怒。

(5)双胞胎妈妈

5.金句

(1)其实,很多孩子玩的不是电子产品,而是寂寞。

(2)当孩子跟父母一起,见识了山川日月、蓝海湖泊,感受了书香境界、人文真秘,体悟了原野奔跑、亲子之趣,又怎么会沉迷于一方小小电子屏幕?

一流的父母,

从不需要电子产品来当自己的替身。

因为他们,从来都是爱和陪伴的真身。

(3)千万别让电子产品从哄孩子的神器,变成伤害孩子眼睛的利器!

(4)把孩子「扔」给电子产品,也许是轻松一时,但却可能后悔一生。

(5)对孩子来说,

最好的成长营养,就来自父母的陪伴;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6.结尾

总结升华,爱和陪伴

7.感想

【28】学校集中销毁学生手机:砸的是手机,碎的是孩子的心

1.标题

2.选题

3.结构

(1)新闻事件,提出质疑:玩手机有错吗?

(2)禁的危害:越禁越玩儿

(3)强制教育的影响

(4)痴迷手机的原因

(5)怎么做?3点建议

4.素材

(1)心理学上有一个禁果效应:

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是充满了诱惑;

越是想捂住的消息,越能激起人们的窥探。

(2)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

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

获得社会行为。

观察结果会进一步转化成模仿行为。

(3)新闻 江苏男孩打妈妈

(4)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5)金星秀

(6)《变形计》陈新颖

5.金句

(1)强硬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这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和不合作。

坚定是告诉孩子你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不遵守约定,你会做什么?

6.结尾

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7.感想

【29】6岁女孩哭诉:“妈妈,请不要再晒我的照片了”

1.标题

2.选题 父母不应该过度晒娃伤害孩子隐私,而应保护孩子隐私

3.结构

(1)引,网络故事,父母不该伤害孩子隐私,而该保护孩子

(2)朋友娜娜孩子差点被拐走,朋友圈泄露信息的危害

(3)新闻,明星,保护孩子隐私,很有必要

(4)过度晒娃,引起反感,不尊重孩子

(5)此刻的陪伴比记录更重要

4.素材

(1)网络,女孩隐私控诉

(2)朋友娜娜孩子差点被拐走,朋友圈泄露信息的危害

(3)新闻,明星:吴尊,李亚鹏,孙俪

(4)大学同学,知乎,心理学,调查数据

(5)新闻,公益片

5.金句

(1)细节里,盛载的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不把他们的照片随便发送,这是一种保护。

(2)心理学上,孩子自从2岁起,就有了独立意识,3岁后,就逐渐有了羞耻心。

但她们力量薄弱,并不能和父母抗衡,也无法理解父母的行为。她们只是知道,这些照片让她们感到不舒服。

(3)所有父母都曾经是孩子,但却在长大之后忘记了: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是不同的。

(4)孩子的每一刻都太宝贵,我相信,每一个妈妈,都想把时间停住,永久地记录下孩子的一分一秒。

不只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珍藏。

无意中,就本末倒置了。

只是在追求表面的记录形式,却忘记当下的那个孩子,她想要的,不是回忆,而是那时那刻的陪伴。

(5)「妈妈,我不在你的朋友圈里!」这是孩子们用生命发出的求助信号。

(6)「妈妈,请不要再晒我的照片了!」

就让我们约定,让这份定格的美好,成为只有我们才知道的小秘密,好吗?

6.结尾 孩子的一句话,升华,

7.感想:切入点为孩子的角度控诉,更容易成文

【30】2019年还有“中国式逗小孩”?这样逗孩子会毁了他们一辈子

1.标题

2.选题 吐槽中国式逗孩子

3.结构

(1)引,侄女的故事,逗小孩的现象

(2)更可怕的例子,逗小孩的,3个故事

(3)危害

(4)不要做什么,原因

4.素材

朋友,侄女,听到的故事,自己的故事

5.金句

6.结尾

呼吁父母

7.感想

站在孩子角度吐槽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文练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