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2)

老师: 邓伟平

地点: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区

课题: 法理学

今天是法理学第一讲,老师用了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讲个人简史。全程无尿点!

“兄弟,你想简单了。”是老师的一句口头禅,特别能凸显他的梅州客家人性格。

是的,1980年考上北京大学的梅州客家人学生,就只有这么一个。15岁上京读书,简直是戏本里说的才子书生,前程似锦呀。

(而他,曾经要放弃高考,跟老爸去走街串巷做照相佬......当时照相佬轻易就能赚个盆满钵满......那为什么要考试呢?嗯,后来是被老师骂了家长,骂回去读书的。)

然后是后面的求学经历,求职经历,检察院实习,基层法院经历,教学经历。迄今32年,从少年翩翩,到中老年发福。

(老师的样子,长得有点像写《杜甫的五城》的马来西亚华人学者赖瑞和。内秀型。)

末了,老师说: “我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诉你们,过去走过的路,有的时刻很了不起,也有的时刻很不对,你们要看到真实的经历,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来。”

(当然,这是大意,我没有逐字记下来。)

很多细节,因为来自于老师亲身的示范,让后来者警醒,对世界的真相不至于抱有奢望,或抱有幻想。当然,你要会听。

例如,他并不回避六四话题,当年风华正茂的自己受到很大影响(富尔布赖奖学金计划停摆,不能出国进修),在人生长河中就当打过一个大浪,举重若轻。

又例如,官运亨通的机会一旦来了,却产生了卖身以及家人的顾虑,于是,果断放弃。表面上简单的一两句话带过,后面其实不是没有过挣扎的。

有过前面的好看简历(大概十年),回来他仍然安心教书,业余倒腾房地产,投资股市,前者赚了,后者亏损。反正,闷声发大财,这算是时代的福利吧。

他珍视在基层的直接体验,而不是满足于从图书馆里得到学术的满足。这点尤其深得我心。

法律的要害,就在基层的经验,而非上层的设计。意淫法律? 没有用滴。法律是实然与应然的结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通通是实然。

与实然硬碰硬,自己先得有底气。这位老师就有。而且是自己先碰得头破血流才出来的底气。他很耐烦地,一一说给你听,只要你听,听者有意,这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还有五年,他就退休了。

让他回首往事,当然是很乐意的,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毕竟身为人师,在无辜的学生的瞩目之下,总得呈现点真材实料,如果材料不够,就以真诚来填补吧。

敢用自己本身做教材的老师,实在是不多见的,所以这样的教法,遇上了就好好倾听吧,虽然一时之间,就法理学本身简直无从提问,因为老师的讲述根本不往理论上去靠。

先呈现一个大活人的历程。比宣读一些意淫材料有用,也有趣得多了。

顺便一提,老师对自己客家人身份十分的自豪。对自己所从来的文化有强大的自信力。这是一大半的好事。

为何是一大半呢?那一小半,留待以后观察。因为在我有限的体验看来,对自己文化的强烈自信也可能造成一些盲点,让人轻易放过了本可以批判与改进的弊端。

老师话语系统里面用的传统文化典故,很多是来自明清时期的文化产物,例如曾国藩其人其文,皇权与臣民的天下,以及后来的农民起义的政治正确性,最不政治的政治环境,等等,等等。

这一代人的话语系统,也许终将退场。所谓民族的复兴,恐怕得追溯到更为悠远的历史深处。

拭目以待吧。

有时大桥盖了一半还没到彼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