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太多了,应该怎么办呢

最近,我在重听《人文课堂》哲学部分的课程,在第一课的开头,谢田老师讲了一个极富哲理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次时间管理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和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教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里之后,问学生道:“这罐子满了吗?”

“是”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学生们不敢答得太快,当中有位学生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之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这个罐子满了吗?” “没有满。”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此时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式问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重要的功课?”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教授微笑道:“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想表达的,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谢田老师讲这个故事是想借当中的寓意来解释整个课程设计背后的思想原则。哲学本身是一个宏大的,甚至可以说包罗万象的学科,里面可讲的内容太多了,如果一开始被琐碎的,不重要的东西占去了太多空间,我们可能就会丢失掉那些真正重要、精华的东西,所以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先学那些最重要的,先把那些“鹅卵石”装进去,再去装“碎石子”。谢田老师认为,自然哲学或者说科学是哲学领域中最大的“鹅卵石”,因为科学才是人类智慧的真正精髓,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当中的深邃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是最有意义和帮助的,所以这才应该是整个哲学课的学习重点。

去年听课时,这个故事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年再次听到,我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过去这两年,我如果不是在《人文课堂》的启发和引导下,沉下心来先把那些重要的“鹅卵石”,比如大历史、科学史、神经生物学、进化心理学,以及逻辑相关的知识等等,装进了自己的大脑,我估计自己早就迷失在了这个“知识焦虑时代”——只是随大流地不断往脑子里塞“碎石子”,却不知道它们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而无法像现在这样,能够从容淡定地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补充学习。

这种思想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最先进的时间管理理念,那就是只把时间和精力用于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并给它们设定合理的优先顺序。在我看来,时间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选择的艺术,其核心在于清晰地回答这两个关键问题:第一,哪些事情值得做;第二,它们的优先顺序是什么,然后才是执行的问题。如果还没有想明白两个问题,就急着去行动,我们便会很容易陷入“想做的事情太多,但却时间不够”的焦虑和困境中,这种努力注定是低效的。

精要主义 —— 时间和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情

精要主义解答的就是“要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精要主义的核心主张是只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这里的“有意义”指的是我们能够将它与自己的人生目标连接在一起。如果我们仔细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发现当中充斥着太多的琐碎且不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如果不做,并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但它们却耗费了太多原本就很宝贵的时间。

成为精要主义者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清楚地明白,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否则我们便很容易被他人影响和“操控”,或者盲目地跟随和模仿他人。很多人之所以会感到很迷茫,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想想就能想明白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在行动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问自己:“这件事情真的值得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吗?”只要我们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就一定会慢慢地对“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更清晰的认知。

精要主义要求我们有目的地,深思熟虑地,战略性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仅如此,还需要学会对一些无意义的邀约,甚至是一些看似不错的机会说不。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迫于人情压力而接受一些自己并不想接受的邀约或请求,也会受虚荣心驱使而接受一些看似诱人但实际上意义并不大的机会,所以,学会拒绝也是精要主义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懂得说不,我们就被他人牵着鼻子走,无法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

关于什么时候可以接受,什么时候应该拒绝,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策略:一般来说,每当我接到某个邀约、请求或者机会的时候,我头脑中的默认回复永远都是不,只有当我能够找到足够理由来说服自己把“不”改为“好”的时候,我才会接受。

我在生活中就一直遵循着精要主义的思想原则。每年,我都会主动给自己设定一些阶段性的自我发展目标,这样的话,我便能非常清楚地知道当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过去这两年,我最重要的自我发展目标就是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来解答心中的人生困惑,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这个目标就是我用来判断一件事情重要与否的标准。

要事优先 —— 给事情设定合理的优先顺序

不过,只有精要主义作为指导是不够的,因为从幸福和人生丰富程度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有意义的事情可能还不少,拿我自己举例子,除了在思想和事业上有所成就之外,我还想把舞跳好,把书法练好,把网球打好,还想学学设计、摄影、品酒等等,这些似乎都挺重要的。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去年在我最忙碌的那段时间,我就曾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又不够用而陷入了疲惫和焦虑之中。在深思熟虑之后,我最后决定暂时放弃书法和舞蹈的练习,虽然它们对我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事情,但它们并不是此时最重要的事情,也没有那么紧急,而且舞蹈和书法如果想学好的话,都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可时间对于还处在事业发展初期的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花不起这个时间。与其逼自己,让自己处于紧张和焦虑中,还不如暂时停止,先专注此时更重要的事情,等到以后事业稍微稳定了,有更多自由时间的时候,再投入学习也不迟。

这个决定让我学会了从优先级的角度来审视那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告诉自己,我应该先把关注点放在那些与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事情上,这才是我人生中那个最大的“鹅卵石”,也是现阶段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因为它是生活的基础,我应该趁着自己还算年轻,赶紧打好这个基础。要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当自己有了一定的事业根基和经济实力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追求和享受那些高级的、“严肃”的爱好。

如今,我已经渡过了那个最忙碌、最紧张的阶段,也有了一些闲暇时间,于是我给自己增加了一些轻松的,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的爱好,比如,每天读十几分钟的古诗词,提高一下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每天进行半小时的声乐训练,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甚至还开始学习品酒相关的知识,每天晚上喝点红酒,增加一些生活情趣。这些都属于一些轻松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的爱好,特别适合我这个阶段的生活。

总而言之,有了“精要主义”和“要事优先”作为指导原则,我们便能很好的从“想做的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的焦虑和困境中解脱出来,会懂得如何把自己的时间花在刀刃上。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执行,也就是如何把想法变成每日行动。当然,这又是另一门艺术了,这个话题留着以后再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做的事太多了,应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