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间歇性的拼命努力,只不过是高手的日常

常态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大学隔壁寝室的小敏,自律性极强的学霸。

当我看到她那英语六级复习安排表,我还是狠狠地被惊讶到。

安排表上,具体到几点几分,需要背多少单词,做完多少阅读题,雷打不动的一天两套听力和翻译题。

即使倾盆大雨去不了教室自习,她也会在楼梯间安静地听完两套听力,似乎任何事都不能阻止她的步伐。


意料之中,两个月后她的英语六级550分高分稳过。

似乎,对于她来说,坚持是件很轻松的事。


你买了一本英语六级的单词书,占了图书馆的位置,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场。

最后脑子里除了abandon滚瓜烂熟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

你原本的计划会被各种事情打断:最喜欢的综艺今天更新了、今天白天上课有些累我要休息一下、晚上要和朋友去逛街等。

我们习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你的生活就像极了那本英语六级单词本,前面的一部分被翻烂了甚至都卷角了,后面的却崭新如初,极少翻动。


这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又是关乎成败的大事,小细节折射成败。

常态化努力是强者与否的分水岭,各自延伸出来的,自然是不同的轨迹。



你的伪努力,只感动你自己


常态化努力的对面,是间接式努力。


你办了就一张健身房的年卡,决定重塑自己的人生,开始两次还兴致勃勃地去打卡,发朋友圈晒图,之后便再没有了第三四五次......

你朝九晚五的上班,浑浑噩噩地过活,下班前踌躇满志地说,回去后要学习两个小时......

回家的那一瞬间,着魔般懒神附体,凌云壮志放一边,抱起手机和零食,葛优瘫在软软地沙发里。

我相信,每个人都努力过,都有过热血沸腾、立誓发狠的时候。


然而,多数人只是在热血和堕落间徘徊:

一段时间,猛冲猛打,自己感动哭了;

一段时间,懒散放纵,行尸走肉一般。


连着早起学习三天,要不休息一天,明天再开始吧?

你以为明天的你会如期按计划执行,鸡血满满,然而现实教会你啪啪打脸,认清自己。

平庸和杰出之所以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含糊,是因为:平庸者的努力都是碎片化的,断断续续的,不成系统的。


有时我们会想:我明明已经努力过了啊,为什么还是没有得到好运气?

实际上,努力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作家,不能有了灵感才写作

练习,和跑步一样,越常练习,变现越佳。

灵感和欲望绝不会自动来报到,你一直在逃避,更休想它们会来。

然而倘若你定期跑步,训练自己的心智去适应,或不去理会那抗拒的心情。

你就是去跑,并且在跑到一半的时候,爱上了跑步。


在临近终点的时候,反而不愿意停止,愈发地渴望下一次的跑步。

作家,不能有了灵感才写作。

往往他们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也不断地在写作,写着写着,灵感就来了。

有效的刻意练习,带来的定是丰硕的回报。


然而,努力常态化的人最可怕!

对于他们来说,努力不是一项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一件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不管状态如何,他们能随时进入角色,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和快乐。


普通人却是:干活看心情。

状态不好,身体欠佳,就把事情退后?不存在的。哪有这么娇贵,一点也不是成事的样子。


只有稳定持续的输出

才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这是个浮躁的时代。


风靡网络的各类课程都是高喊着速成的口号—《30天,手把手教你快速月入过万》、《12堂课教你打造口才影响力》等,似乎好像买下了这个课程,一个月你就如愿达到月薪上万,走向人生巅峰了。

当然,课程的质量有高低,教给你方法和理论,要如何知道运用并且持续稳定的输出,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梦想才会离你更进一步。

否则,你只是听过这个课程的传说而已。


在我的公式里:成就=天赋×运气×努力。

其中,只有努力是我们唯一能掌控的东西。

这里的努力,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月两月,甚至可能要一两年才能看出端倪,可惜,太多人在回报来临之前,选择了放弃。

努力一两下就会有回报?哪有这么容易,生孩子都要十个月呢。


我们总认为付出的太多,得到太少,其实,还是付出的不够。


持续而稳定的输出十分重要:拆开来看,只是一件件的小事;时间长远,便是天与地的距离。


这就是努力常态的意义:

当努力的因子融入你的血液

当你已经把常态化的努力养成了习惯

当努力对于你来说已经不是一个要求

相信我,你一定看到了个全新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间歇性的拼命努力,只不过是高手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