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店是什么

图片发自App

绿骏马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仿佛坠入云里雾里,不好意思动笔去写读后感,怕误读作者,误导读者。遇到此种情况,会对自己说,不是作者的错,是自己离作家创作的背景太过遥远。


小说第一段,作家余华给人俏皮,有趣的感觉,就像每个人的十八岁,对世界充满新鲜与好奇。十八岁的年龄,长出了小胡子,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格外珍重它们。这样的句子对我有种说不出的魔力,能够牢牢将我摁在椅子里,心甘情愿读下去。


十八岁,走出家门,我去闯荡世界。我走了一天,想找一个旅店。遇见一辆车,我像成人那样递给司机一支烟,顺利搭上这辆拉苹果的汽车。中途汽车抛锚,司机打开引擎盖修车,我站在一旁。此时,来了几个骑车人,二话不说,哄抢车上的苹果。司机依旧修着他的车,没有任何反应。接着又赶来一帮人,我上前拦阻,被他们拳打脚踢。我被打倒在地,鼻血直流。他们抢了车上余下的苹果,不家轮胎,最后司机竟然冲我笑了笑,和他们一起扬长而去。天黑下来,我躲进驾驶室,感到一丝温意,想起了十八岁出行的那个午后。故事结束。


小说读完,有几处完全不符合常理与逻辑,像是在写一个梦,颠三倒四。第一处,我从A到B,途中遇见汽车和司机。汽车从B到A,而我竟然搭车而行,岂不是在向回走。“我”对此做出解释。我已经不在乎方向,我现在需要旅店,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汽车就在眼前。于是我钻了进去。第二处,原本司机是受害者,却对哄抢车上的苹果毫无反应,最后还抢了我的背包。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有悖常理的场景和画面,只能让我想到梦境,只有在梦里才不用考虑太多逻辑问题。我与司机是否身处同一战线,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


如果这是一个梦,在这个梦里,我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旅店。文中的旅店至少出现11次。


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旅店操心。

那时我还没为旅店操心。

因为黄昏就要来了,可旅店还在它妈肚子里。

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

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

我现在需要旅店,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

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而理得。

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了我脑中,并且逐渐膨胀。

我在想着旅店。

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这里的旅店,指什么?


起初,我不急于找到一家旅店。因为太阳高照,因为时间尚早,相信或早或晚都会遇见。黄昏时分,我开始着急,急于找到一家旅店。旅店变成了一次又一次诱惑。没有旅店,我降低了标准,将旅店降格为汽车。因为坐在汽车里,我就能心安理得。问题再次出现,汽车抛锚,不再前行,于是我又开始想到旅店,而且这一次更为强烈。经历了一番波折,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回到那个驾驶室,却发现一直寻找的旅店,竟在这里。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


旅店,在我心里,能让我感到暖心的事物,就是我要找的旅店。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那个温暖的中午,正是我十八岁走出家门的时刻。我的心里一直保留着十八岁时的温暖,即使经历了波折,伤痛,但依然没有消失和泯灭。


写到这里,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什么。旅店,是一个让人安全、心安、踏实的所在。当我向前走时,没有找到旅店;当我向回走时,遇见了旅店的替代品(汽车);当我遍体鳞伤的时候,才发现旅店在我心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旅店,经历苦难波折的路上,你会与旅店不期而遇。这一切,你必须去经历,去远行,旅店更像一段人生经历、心路历程。起初懵懵懂懂,走着走着,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有了意外的发生,仿佛在某一时刻,忽地上帝降临,眼前豁然开朗。

旅店是什么?可以是方法,可以是顿悟,可以是灵感,可以是......如果你将答案替代成11处“旅店”,结果依然成立,那就是你想要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