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徽风皖韵,黄梅飘香

【团队名称】“徽风皖韵,黄梅飘香”实践小队

【实践主题】徽风皖韵,黄梅飘香之互联网+时代下黄梅戏的发展现状以及传承度探究

【实践时间】8月2日-8月4日

【实践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博物馆、黄梅阁、文化局、武装部

【实践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黄梅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前辈们留给我们无数的瑰宝,但是大部分都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好东西濒临失传。在众多戏曲种类中,黄梅戏是目前公认中国戏曲转型时期最有活力的剧种。在其他剧种衰退的时候,黄梅戏仍然顽强发展着,它通过街头搭戏台,翻拍电视剧被人们关注。安徽政府提出的“唱响黄梅戏,做好徽文章,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为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同时湖北省也打出“请黄梅戏回娘家”的口号,提高了对黄梅戏的重视。即便如此,黄梅戏在这些年的发展也不容乐观,黄梅戏与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也遭遇转型期的发展瓶颈,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一、走进博物馆,了解黄梅戏的发展历程

8月3日上午,团队参观了怀宁县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便可以看到一面墙,墙上有浮雕“同光十三伶、四大徽班”和很多黄梅戏中的经典画面,墙上人物动作及造型变化丰富标志性强,神态婉转流畅,仅一个动作就能让人想象人物在舞台上灵动的样子,展示了怀腔三打七唱。

随后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团队参观了徽班博物馆,徽班博物馆临展馆依托“无石不成班名人、名戏”资源,唱响“独秀故里、黄梅家乡”文化品牌,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深度保护、传承和开发黄梅戏戏曲艺术,较完整地呈现了戏曲文化在石牌乃至安庆地区的发展过程。在馆中队员们了解到了程长庚与杨小楼等大师的事迹,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而杨小楼是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馆内还设置了互动区域,可以跟着大屏幕学习黄梅戏,有多首黄梅戏经典曲目可供选择,亲自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二、参观黄梅阁,与戏剧演员深入交流

下午,团队前往怀宁县黄梅阁,黄梅阁剧场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黄梅戏艺术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团队带着目前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宣传手段及传承情况等问题与黄梅戏剧团的演员们进行交流。

演员们大多都是十几岁就进入职业学校进行黄梅戏的学习,每一天都扎实地练着基本功。他们没有多在意工资的高低,家人的支持、对黄梅戏的喜爱和内心的信仰让他们继续表演。黄梅戏演员们认为,虽然黄梅戏在安徽省很有名,但在外省知名度不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外省的人也了解黄梅戏。很多黄梅戏演员结合当下流行的视频软件如抖音来宣传展示黄梅戏,演员们上传化着精美的妆容,穿着黄梅戏传统服饰唱着黄梅戏曲目的视频到平台上获取点击量,增大黄梅戏的曝光率,让全国各地的人都有机会欣赏到黄梅戏。

戏剧团在不断创新,在编写剧本的同时也在老剧新排,跟上时代的角度,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并喜爱黄梅戏。

三、拜访文化局,了解黄梅戏相关政策

8月4日上午,团队来到了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热情地招待了团队成员,了解来意后,对团队成员说,作为现代社会的大学生,不要忘记祖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感受、思考、宣扬家乡文化。多年来,怀宁县委、县政府对“戏曲之乡”之名极为重视,倾力打造,鲜明地亮出了“独秀故里、黄梅家乡、长诗圣地”的特色文化品牌。

团队也与王科长进行交流,王科长还将他主编的黄梅期刊《戏乡新声》赠予团队。他希望我们年轻一代也要保持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要坚定文化自信。王科长也表示希望我们年轻人今后能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竭尽所能贡献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四、观看剧团演出,品黄梅风韵

傍晚,团队有幸观看了黄梅戏剧团的表演。虽然演出只有短短五分钟时间,但是戏剧团节目的编排者为了观众能欣赏到内容丰富更精彩的演出选取了如《天仙配》、《女驸马》和《打猪草》等黄梅戏曲目的经典片段穿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戏曲串烧表演。昨天看演员们彩排时感受到的黄梅戏的魅力不及现场观看时的百分之一。画上妆容,穿上戏服,音乐一起,舞台上的人物立刻活灵活现,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吸引着观众,带动着观众的情绪。演员们的表演质朴细致,唱腔纯朴流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台下观众有可以跟着唱的,也有手上动作模仿的像模像样的,从现场可以感受到怀宁人民对黄梅戏的喜爱


【实践感悟】

从此次实践中,成员对黄梅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黄梅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剧戏种,对它的保护发展不光对该戏剧本身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黄梅戏的发展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

任何一种艺术的繁荣、发展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是在对历史积淀的继承、扬弃中的创新和发扬光大。关于黄梅戏的传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增加财政投入。被称为国粹的京剧,国家有一笔专项发展京剧的基金,评选十大重点京剧院团,每年给他们固定的资金以支持。而黄梅戏是既没有地域优势也没有国家基金的扶持,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从财政上解决剧团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局;

二是专业团体的改革、创新。 会馆与民间剧团,只能起到普及、推广的作用,无法真正做到创新。专业团队又疲于参加各类调演、参赛,失去了艺术实践的舞台。所以,让专业团体、会馆、民间剧团三个层面之间加强合作与沟通,让艺术生产正常化、日常化,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黄梅戏及提升剧种的地位;

三是利用网络扩大宣传。科技发展带来娱乐的多元化是导致戏曲低迷的原因之一,但同时信息社会的媒体又为黄梅戏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平台。多上传表演、比赛、教学的视频,建立网上黄梅戏票友会,加大在电视、户外广告等媒体上的宣传,让更多的黄梅戏爱好者参与进来,尤其是年轻的爱好者,关注的人多了,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危机也就会迎刃而解。

希望国家可以重视这些文化遗产,希望当地政府可以更切合实际的保护当地璀璨文化,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希望国家的优秀文化能在受到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发扬光大,成为国家的闪亮名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暑期社会实践|徽风皖韵,黄梅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