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个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朱元璋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91]此后数次遣将北征,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洪武四年(1371年),灭夏,平四川;洪武十年(1377年),平云南,逐渐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以严猛治国,以重典驭臣下,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此后又屡兴大狱,追治“奸党”;兴“文字狱”,用锦衣卫设立诏狱,又行“廷杖”之制。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定八股取士之制; 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 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庙号太祖, 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明朝16个皇帝_第1张图片

2、明惠帝朱允炆1398年6月30日 至1402年7月13日

朱允炆(1377年-?),即明惠帝,史称建文帝。 钟离(今属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 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明代第二位皇帝。 朱允炆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被立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皇帝位,以次年为建文元年。 即位之初,一改洪武之苛政,亲贤好学,于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大赦天下,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更定内外大小官制。旌表节孝,赈济灾民。 建文元年(1399年),用齐泰、黄子澄之计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实施削藩后,导致湘王自焚,齐王、代王、岷王被废。建文四年(1402)七月,燕王朱棣借口“清君侧”起兵,发动“靖难之役”。 不久,京师被攻陷, 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一说在宫中自焚而死。一说从地道出逃,改换僧装,在各地流浪。 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官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 ,史称“建文新政”。但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明朝16个皇帝_第2张图片

3、明成祖朱棣(1402年—1424年)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年号“永乐”。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太孙朱允炆继帝位,与朝臣密谋,欲铲除诸王,危及朱棣燕王位。 棣遂于北平起兵,自诩“靖乱”之师,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帝逃而不知所终。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 ,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曾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乌第河、库页岛等地,捍卫了领土的完整。西北设置哈密卫, 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永乐大典》 。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日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北征返师途中病死,享年六十五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明朝16个皇帝_第3张图片

4、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1425年)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明成祖永乐皇帝长子,母为开国元勋徐达之女仁孝文皇后。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于中都凤阳府。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城。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朝无废事(朱高炽监国)。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侍,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105]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洪熙还一改永乐时的暴政,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 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的延续打下基础。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 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朱高炽继位前还曾留心诗文,著有《御制文集》《御制诗集》。

明朝16个皇帝_第4张图片

5、 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 /1399年3月16日 [1]—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明仁宗朱高炽之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

朱瞻基早年深得祖父永乐皇帝的宠爱,于永乐九年(1411年),被立为皇太孙,跟从永乐帝巡幸北征,还选用翰林诸臣为其讲经史、习政务、增广见识。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死后,朱瞻基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在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对外关系上,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趾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因病逝于乾清宫。 [115]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景陵

朱瞻基在位期间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其减免田赋,常成空言,立内书堂,教小内使读书,宦官始通文墨,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之权渐重。 朱瞻基情富才全,不仅是文治武功,还雅尚翰墨,尤工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俱佳, 留世画作有《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等。

明朝16个皇帝_第5张图片

6、明英宗朱祁镇(1436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和天顺元年(1457年)至天顺八年(1464年)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和天顺元年(1457年)至天顺八年(1464年)两次在位。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正式即位,次年改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面对日益强大的瓦剌,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增加军备,整顿兵制,但都被王振驳回。 正统十四年(1449年),王振为邀功讨宠,怂恿明英宗率军亲征。在京西北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明英宗回朝后,被朱祁钰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夺门之变”, 废景帝朱祁钰,复位称帝,改元天顺。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而重用宦官曹吉祥等。 又任用李贤等人, 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天顺八年(1464年)病逝,享年三十八岁 ,遗诏废除宫妃殉葬制度,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明朝16个皇帝_第6张图片

7、明景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

朱祁钰(1428年-1457年),史称明景帝、景泰帝、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母为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

朱祁钰于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获封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骑兵俘获,事出突然,朱祁钰临危受命监国并于九月初六日登基,次年改为景泰元年,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即位后,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积极致力于稳定时局,首先通过北京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继而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安定社会。 景泰八年(1457年)一月,代宗病危,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英宗复位,十七日清晨夺门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代宗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于景泰八年(1457年)二月十九日崩于西苑,葬于景泰陵(非十三陵)。 

朱祁钰是一位承前启后、力挽狂澜,有功于国计民生的贤明之君。但未能善待明英宗朱祁镇,使得兄弟间生有嫌隙招来萧墙之祸,加之更易皇储、废黜糟糠之妻等事,颇遭后人诟病。

明朝16个皇帝_第7张图片

8、明宪宗朱见深(1464年- 1487年)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后更名朱见濡,庙号宪宗,世称成化帝。 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母亲是孝肃皇后周氏,明代第八位皇帝。朱见深从小由祖母抚养成人, 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兵部侍郎于谦等立朱祁钰为景帝,改元景泰,同时立朱见深为皇太子。1452年,景帝废朱见深为沂王,改立己子朱见济为皇太子。1457年,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又被复立为太子。1464年,明英宗驾崩,朱见深继位。朱见深即位之初,顺应人心,平反于谦冤狱,又恢复景帝帝号,赢得了朝野支持,保证了政局稳定。初期倚重李贤、商辂等阁臣,斥逐佞幸,体谅民情,蠲赋省刑,考察官吏,朝中能臣汇集,朱见深还在镇压民变后,于当地设置府县,安抚流民,流人得所,流民问题得以缓和。成化中后期,朱见深逐渐怠于政事,习学方术,沉溺后宫,极度宠信万贵妃,内廷诸事多倚其统领。深崇信道术,大肆升授番僧。晚年的朱见深也渐知僧道传奉官之滥,开始陆续裁汰,传旨多倚贤良内宦怀恩、覃恩,朝政平静,社会整体仍“幸称小康”,太平无事。 1487年,朱见深病死。 朱见深在位期间大力发展文化,诞生了闻名于世的成化瓷。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较为松动,曾亲自编写《文华大训》一书,垂训子孙。 朱见深还是一个具有极高书画造诣的皇帝,除了《一团和气图》,也曾画过一幅《岁朝佳兆图》。这两幅作品和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画的《无量寿佛图》,被民间誉为“吉祥三宝”。

明朝16个皇帝_第8张图片

9、明孝宗朱祐樘(1487年-1505年)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明朝第九位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 ,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年号弘治。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 庙号孝宗 ,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明朝16个皇帝_第9张图片

10、明武宗朱厚照(1505年—1521年)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号锦堂老人 ,明孝宗朱祐樘和孝康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他即位后,于正德三年(1508年)设立豹房,传统观点认为是个人享乐的据点,而当代学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他抑制文官、掌控朝纲的总部。起初,他宠信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之为“八虎”。 正德五年(1510年),朱厚照诛杀刘瑾,此后日益宠信钱宁、江彬。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至十四年(1519年)二月,朱厚照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连四次出巡。朱厚照还曾化名朱寿,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并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领兵抵御蒙古侵扰,取得应州之战的胜利,成为最后一位御驾亲征的明朝皇帝。除此之外,他对藏族、蒙古族、阿拉伯、葡萄牙等文化有浓厚兴趣,通晓多种语言,自封大庆法王、沙吉·敖兰、苏莱曼国王等称号。他在位时,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均被平息。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朱厚照在南巡时落水于清江浦,此后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明朝16个皇帝_第10张图片

11、明世宗朱厚熜(1521年-1567年)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号尧斋、雷轩、天池钓叟,生于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时年14岁的兴王世子朱厚熜承统,年号嘉靖。即位不久,朱厚熜围绕其生父兴献王的尊称和祀典问题,掀起了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后朱厚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厘革宿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史称“嘉靖新政”,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但朱厚熜后期迷信方士、浪费民力的行为,不仅使“新政”未能彻底实施,反使国势日趋没,政治和经济都出现了深刻危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了“壬寅宫变”,朱厚熜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的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长期不视朝,由严嵩执掌大权。 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 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 ,朱厚熜于乾清宫去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明朝16个皇帝_第11张图片

12、明穆宗朱载坖(1567年—1572年)

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号舜斋,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7年2月4日—1572年7月5日在位) ,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为孝恪杜皇后。嘉靖十八年(1539年),朱载坖受封裕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庄敬太子朱载壡无子而薨,按次序应立朱载坖为皇太子,但世宗始终未立新储,其弟景王朱载圳亦觊觎皇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朱载圳死。翌年十二月(1567年1月),世宗驾崩,朱载坖才得以登上皇位,改元隆庆。他在位期间,将政事委任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实现了隆庆开关(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也有人称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俺答封贡(明朝少数以非军事手段解决与外族敌对关系的事件,提倡封贡及互市)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奠定基础。但他本人则纵情声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572年7月5日),朱载坖驾崩,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明昭陵。

明朝16个皇帝_第12张图片

13、明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

朱翊钧(1563年-1620年), 自称禹斋, 庙号神宗。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母为贵妃李氏。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6岁被立为太子,并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即位。因明王朝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危机四伏,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其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 朱翊钧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 后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后金政权建立,并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朱翊钧力主挞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惨败,此后明对后金取守势,无力进攻。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病死,葬定陵。 朱翊钧在继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使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促使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间十年其由勤变懒,加之沉溺酒色、财货的病态心理,非但未能使明朝中兴,相反却把明朝推向绝境。后人评论朱翊钧“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但朱翊钧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在骨干朝臣的辅助下,明朝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颓态,且明朝万历年间先后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战役,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明朝16个皇帝_第13张图片

14、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8月28日 至 1620年9月26日,29天皇帝)

朱常洛(1582年9月7日-1620年),即明光宗,明神宗朱翊钧与孝靖皇后王氏之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朱常洛生母王氏出身低微,且一直不为明神宗所喜。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正式即位,年号泰昌。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但因其“惑于女宠”“导以荒淫”。于泰昌元年(1620年),病中服用内官崔文昇所进之“红丸”后驾崩,葬庆陵。 

朱常洛数十年间饱受神宗的漠视与郑妃一党的欺凌,战战兢兢的人生更使其形成了懦弱阴柔的个性。直至继位为帝之时仍受郑妃与李选侍的影响和控制,这为后来的“红丸案”“移宫案”埋下了伏笔。他的离奇暴崩也为其子明熹宗朱由校留下一个剑拔弩张、分崩离析的统治集团。

明朝16个皇帝_第14张图片

15、明熹宗朱由校(1620年—1627年)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生母选侍王氏(孝和皇后)。年号天启。 朱由校在位初年,重用东林党人,一度出现“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局面。 后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东林党人。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山东郓城一带爆发了徐鸿儒起义,各地的兵变也不断发生,佃农抗租的斗争在天启以后更加激烈,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的前奏。 外患则是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辽东巡抚王化贞则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最后熊廷弼被罢免并遇害,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天启六年(1626年)和天启七年(1627年),袁崇焕在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两次击退后金军,才使战局有所改观。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结果全身浮肿,臥床不起。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崩于乾清宫,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 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明朝16个皇帝_第15张图片

16、崇祯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1]),字德约 [2],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天启二年(1622年),朱由检受封信王。五年后,熹宗无嗣而崩,朱由检奉遗诏继承皇位,改元崇祯。他即位之初,就铲除了权宦魏忠贤及其党羽(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力图实现明王朝的“中兴”。他任用袁崇焕对付割据辽东的后金政权,后金不但没有削弱,还于崇祯二年(1629年)冬攻入塞内,包围北京,虽然撤离,但此后五次入塞劫掠,并陆续攻克山海关外的大凌河、松山、锦州等明军据点。明朝陕西和河南等地连年天灾,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廷剿抚失宜,导致其中的李自成、张献忠两部坐大。朱由检频繁更换内阁辅臣,先后诛戮袁崇焕等18名封疆大吏,并起用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等解决内忧外患,但终归失败。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清军入关后,为他上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端皇帝(后改愍皇帝),葬于思陵。南明弘光政权上庙号思宗(后改毅宗),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隆武政权改庙号为威宗。朱由检自谓“朕非亡国之君”,将亡国归咎于“诸臣误朕”,后世亦不乏对他的同情与肯定。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朱由检志大才疏,存在刚愎自用、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朝16个皇帝_第16张图片

参考文献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_百度百科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_百度百科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_百度百科

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_百度百科

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_百度百科

朱祁镇_百度百科

朱祁钰_百度百科

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_百度百科

朱祐樘_百度百科

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_百度百科

朱厚熜_百度百科

朱载坖_百度百科

朱翊钧_百度百科

朱常洛_百度百科

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_百度百科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_百度百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文摘&感悟,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