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事实疗愈法学习资料(6)

我们这个自我的存在,就好像是我们头脑里有一些所谓的信念,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这些信念去解释这个现象,并且由此产生很多的情绪或感受。我们透过这些感受,又会产生出一些想法,然后这些想法,又会强化先前的信念。

比如说,如果有一个人拥有一个这样的信念:“我是一个不会被人爱的人,大家都不会爱我”。他在接触人的时候,自然就觉得慌慌的,因为害怕别人讨厌他,就会做很多讨好别人的事情。但问题是,做了好多讨好别人的事情,他就会更加感受到对方是不把他当回事的。然后那个不当回事那种感受,他就会觉得说,果然大家都不会爱我,不会在乎我。然后果然怎么样的那个想法,又会把他的信念加强,就在自己的这个结构里面兜圈圈。

一个人最不可爱的情况就是“钻牛角尖”,陷入到自我主观的信念(我执)里。当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认同自己的信念,认为思考的我或感受的我就是我,就不容易意识到,思考的我、感受的我或者信念的我,都有可能是陷入到自我主观意识(我执)里的。

每个人的体验都是非常非常个人的东西,如同“瞎子摸象”,很难摸到全貌,看清整个真相。因此,我们需要先练习不要跟人辩论。 当听到别人跟我不同的看法时,要把这个辩论冲动狠狠地拉住。通过这样的练习,自我封闭的信念回圈就有可能松开,可以接受很多别的信念进来,当别的信念比较能够嵌入你的信念的时候,你就会开始发现,好像这个世界不再是我原来以为的那个样子,好像以前的我自己,对很多真相是避而不见的,我感知到的只是一件事情的片面真相。

比如,跟人相处的时候,因为我的信念是“他是不喜欢我的”,于是我可能只是在感觉他不喜欢我的地方,没有去感觉他喜欢我的地方。这样我就滤过了很多情报,活在一个某种程度的不承认事实的状况。

承认自己的不知道,人的自我信念慢慢会变得比较松。这时人的意识才能够开始进行另外一个功能:意识到另一个我的存在。至少以意识来讲,能够意识到比较健康的我,是感知力跟表现力的这个我,而不是情绪思考跟信念的这个我。

我们需要了解,我们所感受到的种种情绪,很可能是我们的信念造成的。而我们之所以维持着一个很顽强的不愿意改变的信念结构,是因为我们用这些自以为是的信念,拼命地在保护自己,保护那个不完整的、心虚的自我。

因此,人的情绪是一个让我们检查自己信念结构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线索。一旦出现某种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觉悟,意识到这个情绪可能是由我们自己里面的一个信念系统造成的。

比如,父母应该爱小孩这个信念,大家会觉得是理所当然,很少人会质疑它。但是,当我们把这个信念当成天经地义的时候,会造成对父母怨恨的情绪,也会让我们很难在“爱”这个课题上自我负责、自我成长。

父母应该爱小孩这个信念,在人类的婴儿期是值得拥有的。因为一个小婴儿得不到父母的爱真的会死掉,所以真需要。可是一旦你过了幼年期,开始变成一个比较独立的个体的时候,已经走到人生的下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有一个觉悟,父母并没有那么应该或者说无条件地爱小孩,就是说,父母是可以不爱小孩的。

实际上,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烦恼,是没有多余的力气可以爱别人的。父母不一定要爱小孩,因为如果你的信念是认为父母要爱小孩的话,首先你这一辈子都会活在对你父母的那种讨债的心情里面。就说你怎么不爱我,你怎么不认同我,你怎么不尊重我。

如果我们还坚持相信说,父母应该爱孩子,你这辈子对自己的父母就会有说不完的怨恨。我们不必活在这种怨恨的情绪中,不必活在这样的观念里面。如果这个观念有打扰到你的情绪的话,就可以把这个观念踢掉。

还有就是,如果我们坚持身为父母就应该爱小孩,等自己成为了父母,当我们对自己的小孩爱不动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挫折,就有很深的罪恶感,就会很自责。

如果我们能够允许自己是可以不爱孩子的,可不可以对孩子说:“对不起,我对你就是爱不起来,你能不能自求多福,自己爱自己。”其实这话是可以讲的,你讲了之后,你小孩有一个觉悟,就是从此学会自己爱自己,这是没有问题的。

以前的社会,大家能有饭吃就不错了,一个家庭一生生八九个小孩,养得活就养,养不活死掉了就算。差不多就是多养一个猫狗等级的爱而已,那时候那些父母也没有那么多力气爱小孩,小孩在那儿也就是多一碗饭端过去给他而已。可是你说那个时代的小孩子会有很大的心理创伤吗?其实也不见得,他觉得说父母对我大概也就这样了,当我需要更多爱的时候,我自己可以制造。就是我需要更多爱的时候,我要自己制造出来,不能靠别人给我的,父母顶多维持我一个生存的基本条件就可以了,想要更多的,就自己制造好了。

你能说这样的想法是不健康的吗?因为事实上,天底下有很多孤儿,长大了也能变成一个非常健康的人,他压根就没有父母存在过,也还是可以好好成长成为有爱的人。

别说“父母应该爱孩子”的这个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讲更直接一点,人到底需不需要被爱?

比较健康的观念是,三岁以前人是需要被爱的,三岁以后人是不需要被爱的。就是三岁以后,人就要学会自己爱自己,然后要学会爱别人。幼年的人类是需要被爱的,但是成年的人类,不见得需要被爱,你人生所需要的幸福感,是可以自己制造出来的,你要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去学习自己想去学习的东西、能力,然后去设计自己的人生。好像我的生命是我的一个创作品,我画的一幅图画,我有能力去画出我要的人生,这个才是成年人要的东西,但是不是被爱。

可是我们现在放眼望去,还是有很多成年人沉溺在非常幼稚的被爱的想法里面。你怎么不爱我?就像是在跟父母讨爱,好像有点长不大的感觉。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比较健康的夫妻关系,是在生活中有志同道合的地方,有互相帮助的地方,有可以彼此陪伴、协助等等功能性的地方,让大家彼此感恩在一起,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策略。

当太太跟先生讲说,你爱不爱我你爱不爱我,先生说爱爱爱。太太听了之后就感到满足了吗?其实人类的满足感并没有办法通过被爱这件事就可以得到满足的。因为如果你要一个成年的人充分地享受到被爱,通常的结果,你会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个人被爱的非常的会放刁、非常的骄纵、非常的霸道。

所以去做心理咨商,一个人讲到他的童年啊,什么我小时候我爸妈不支持我给我很多伤害啊,其实比较高段的心理医师,根本就是一句话顶回去,你几岁了?就是说,你三岁以前没有吃饱的东西,你不要二十五岁还要在那儿要。就是你的人生早就超过那个阶段了,你再要这些东西也没有用了,对你没有用了。

因此,去意识到我们的情绪是由我们的观念决定的,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常会在生活中遇到某一种权威角色,会特别觉得在他面前我会唯唯诺诺。好像要扮演一个乖孩子一样,那这种时候你就要知道,是你的信念认为我是没有权力的,把这个权力丢到对方的身上去的。那你要告诉自己说,我有权力掌控我自己的人生,我要把这权利拿过来,其他人没有资格对我批评指教那么多。就是说,当你面对权威角色有那种恐惧、压力以及那种要讨好对方的感觉的时候,你要搞清楚说,我的人生是我可以自己创造的,我并不需要这根拐杖。

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们就需要在信念上做调整。比如我们在生活经验中,都知道这个人身上有很多的按钮,你按这个钮他就爆了。其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很多按钮,哪句话你讲我就爆了,就生气了,就会很受伤。当我们能意识到自己身上有这个按钮的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这个按钮是我们自己的什么心理结构(人生信念)造成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承认事实疗愈法学习资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