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对外关系

【七下历史·小专题】对外关系 专题复习

一、唐朝——对外开放交流

(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

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影响:遣唐使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       

概况: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贡献:①在日本传授佛经;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③在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影响: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朝与新罗的交流

表现:①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②新罗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科举制;③朝鲜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唐朝与天竺的交流——玄奘西行

概况: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求取真经,在那烂陀寺游学。

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②口述《大唐西域记》,主要描绘印度、中亚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影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促进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二、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1.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②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④朝廷设有蕃坊,供外国商人住区。

2.海外贸易的影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元朝——对外扩张、交流

1.成吉思汗向外武力扩张

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17年,回国后由他讲述,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四、明朝——由对外交流到军事防御

(一)郑和下西洋——和平交往

1.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③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2.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主要条件);②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的使用;③明成祖的支持;④郑和勇于探索、吃苦耐劳。

3.概况:1405~1433年(永乐年间); 七下西洋; 

4.路线:刘家港→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5.特点: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

6.意义:

利: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②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弊: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不计成本,给明朝财政造成重大负担

7.郑和精神:开放交流、睦邻友好、勇于开拓的大无畏精神

(二)戚继光抗倭——暴力冲突

1.倭患产生原因: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②明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2.戚继光抗倭功绩:①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②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③前往福建、广东剿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3.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4.戚继光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抵抗、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5.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②人民支持,各军队配合;③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五、清朝——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③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④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根源/根本原因。

3.闭关锁国的过程:①顺治颁布“禁海令”②台湾设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③乾隆时,只放广州一处,特许“广州十三行”管理。(越来越限制)

4.危害:

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弊:①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5.启示:①闭关锁国使中国落后;②开放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进步;③要顺应时代潮流,走改革开放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下历史对外关系)